第二节 埃及
一、课前系统
(一)教材分析
《埃及》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中第二节中的内容,课标要求为:“在地图上指出埃及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资料概括埃及自然环境基本特点”、“根据地图资料说出埃及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根据地图资料分析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教材从“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特色的旅游业”等方面去体现。本节课是学生学习“走近国家”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学生学习日本后已经基本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本教材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本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求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读图指导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结合议、讲、练等多种形式。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乐于观察实际的学习习惯,共同探索得出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知识点。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结合实际条件,运用多媒体及课本大量生动的图片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且本节内容较少,学生兴趣浓厚。但需要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这就需要给予学法指导。
(三)设计思路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知道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知道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说出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根据资料说出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分析地图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地理特征的能力。
⑵ 通过探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通过学习埃及,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遵从本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⑵ 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学会相信自己和尊重他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经济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
埃及经济发展及其与自然、历史条件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收集埃及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及视频),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课堂系统(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它是北纬三十度附近的神秘国家; 它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也在这个国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板书)第二节 埃及 (过渡)学习国家一般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居民特征、经济特征等方面入手,首先我们来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并完成P76活动题第一题 3、师讲述:在埃及境内,有一条亚欧两大洲分界线的河流,它就是——苏伊士运河。多媒体展示苏伊士图片并引导同学参照课本上的阅读完成表格、探求苏伊士运河有何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板书:一、地跨两洲 名称所属国家连接的海沟通大洋两侧大洲苏伊士 运河
4.探求:埃及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教师小结: 埃及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位于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扼守着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大大缩短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成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5.(课件展示)埃及居民特征图片 问:这些图片说明了埃及居民的哪些特征? 6读图过渡: ①显示埃及“地形图“”,埃及地形图的沙漠符号,反映埃及自然环境有何特点? ②显示“气候”显示“非洲气候图”,引导学生找出埃及气候类型。 问: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何特点? 显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两幅气候资料图。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能力。 ③显示尼罗河下游谷地及三角洲夜间灯火。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总结并板书: 二、沙漠广布 (过渡)埃及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和现代的生产发展、文明进步,都同尼罗河有着密切的关系。 7.串联绿色走廊 ①显示“尼罗河和埃及地图” 问: 尼罗河的发源与什么高原?(东非高原) 向北注入哪个海?(地中海) 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因为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一年分旱雨两季) ②阅读尼罗河的赠礼思考: 为何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过渡)埃及属于传统的阿拉伯国家,埃及按经济发展水平来分应该属于什么国家?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埃及的经济特征。 8、(课件展示)埃及矿产资源和农作物分布图 读图8-18,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看一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②埃及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其中地位最突出的是哪一类? ③埃及的主要农业区在哪里?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其中最著名的农产品是哪一种?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总结:埃及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石油工业和长绒棉生产地位突出。 板书: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过渡)埃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使用率达到62%,旅游总收入达到108亿美元,游客人数达到1220万次,旅游业已经成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9、多媒体显示埃及文物古迹分布图 组织学生讨论:埃及的主要名胜古迹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木乃伊等图片 归纳:埃及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 。这些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 思考问题:埃及旅游业发达,除了有丰富且有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板书: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从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四个方面学习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埃及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埃及 地跨两洲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沙漠广布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1、学生齐声回答 2、结合地图。熟悉埃及的地理位置的源流概况。 3、合作、讨论学习苏伊士运河的有关内容。 4、小组合作讨论,记下关键词、展示答案。 5、观察分析,了解埃及的语言、宗教、首都。 6、学生读图,思考问题,明确埃及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特征,人口及城市的分布。 7学生阅读图,分析、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8学生阅读思考,根据图例完成问题, 9、读图得出埃及的文物古迹有哪些.合作讨论埃及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欲望和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5、提高读图能力 6坚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7. 7、锻炼学生的读图思考能力 8、提高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考考你:培养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能力。 1.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 A.红海沿岸 B.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沙漠中的绿洲 2.下列著名旅游景点是埃及的是( ) A.埃菲尔铁搭和狮身人面像 B.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
3、读埃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大洲。
A
B
.
(2)图中字母E代表
运河,该运河联通C
海和D
海。
(3)F代表的河流是
,该河自南向北注入
海,埃及人民称之为“母亲河”。
(4)埃及
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主要分布于
.
沿岸 。
) C.莫斯科红场和胡夫金字 D.泰姬陵和胡夫金字塔
三、课后系统(教学反思)
1、本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埃及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我的意料,给我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