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历史—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程标准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片段
他将完成祖先的梦想,
……
他将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汉武帝
他是谁?
根据以下材料,思考汉武帝时期地方有怎样的弊病?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一、“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地方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
导致社会混乱
(一)实施“推恩令”
一、“推恩令”的实施
建议者
主父偃
内容
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推恩令”实施后结果如何?“推恩令”妙在哪里?
假如一个诸侯王的封地如图,他有5个儿子。根据“推恩令”,他死后封地会发生什么变化?
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推恩令”妙在哪里?
(一)实施“推恩令”
一、“推恩令”的实施
结果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从此一蹶不振。
(二)建立“刺史制度”
一、“推恩令”的实施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内容
皇帝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实施“推恩令”
使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
建立“刺史制度”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控制
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上?
一、“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汉初百家之学,除名、墨未见代表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还有相对的势力,尤其是道、法、阴阳、纵横家言,尚相对的显于汉廷与郡国之间。
——《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
阅读材料,思考汉武帝在思想上面临的难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难题: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对统治不利
解决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关史事: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理,皇帝仍向他请教。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如何“独尊”?如何“倡儒”?有什么影响?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影响: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和共同目的是什么?
儒
图片来源:教育部组织编写;齐世荣总主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61.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
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59页第一段内容思考,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富商大贾(gǔ)或贮财(蓄积财物)役贫(役使贫民)……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三、盐铁专卖
不关心国事
唯利是图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有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
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结合教材59页第二段内容,思考汉武帝是如何应对经济问题的?其结果如何?
三、盐铁专卖
结果: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圆形方孔半两钱
材料: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阅读材料,思考边疆存在怎样的困境?
四、北击匈奴
匈奴不断南下袭扰。
结合下列地图,在时间轴上列举汉武帝解决边疆之危的措施?并说说其结果如何?
公元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四、北击匈奴
漠北战役结果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问题 措施 影响
推恩令、刺史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铸币、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北击匈奴
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思想
控制财权
巩固边疆稳定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小结
政治问题
思想问题
经济问题
军事问题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焚书坑儒”
颁布“推恩令”巩固大一统政权
兴办太学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半两铜钱),
统一度量衡。
统一铸币(五铢钱),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北击匈奴
修长城、北击匈奴
巩固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
政治
作用
军事
经济
文化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也是从这时起,统一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正如文学大师余秋雨所说的:“我是汉族,我讲汉话,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
汉武帝
此后,虽然中国也出现过分裂动荡,但“统一”的观念逐渐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1.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D
随堂习题
经济衰退,没有达到鼎盛时期,不符合题意。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但是没有达到鼎盛局面,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符合题意。
随堂习题
2.董仲舒针对当时“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形势,建议汉武帝( )
A.休养生息 B.削弱诸侯国
C.“独尊儒术” D.建立太学
C
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想一想:这种情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意思是以贫求富,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刺绣文彩不如倚门做买卖。)
材料研读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问题思考
问题 措施 影响
政治问题
思想问题 经济问题 军事问题 推恩令、刺史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铸币、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北击匈奴
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思想
控制财权
巩固边疆稳定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
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问题思考
答: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得以拓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