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目 欣赏《春晓》 初一年级下册 第1课时 总课时1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艺术歌曲《春晓》的欣赏,感受音乐与诗句结合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3、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二、作者简介三、新课学习四、创作活动:五、小结、 创设情景,用实物投影仪打出唐诗《春晓》彩图。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幅画。(出示画)。这是一幅唐诗《春晓》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朗颂一遍彩图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这首诗同学们上小学时就学过了,哪位同学来讲讲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这首诗描绘春天的夜晚诗人睡得多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到到处是鸟叫声。想到昨天夜里刮风下雨,又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要被风雨打落。
师:全诗写春天夜雨晓晴,诗人梦醒后的感受,淡淡几笔就把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春光的喜爱和惜花的心情写出来了。
师:同学们,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今天学习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欣赏根据唐诗谱写的艺术歌曲《春晓》。
(1)简介曲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
(2)陈怡(1953- ) 作曲家。陈怡在国内外主要获奖作品有:钢琴独奏《多耶》、《猜调》、《木管五重奏》,中乐合奏《潮音》等。她在音乐创作中注重表现民族精神与现代气息。陈怡于1986年5月举办过“中国第一位女作曲硕士陈怡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并出版发行过管弦作品专集《多耶》《猜调》、《木管五重奏》,中乐合奏《潮音》等。她在音乐创作中注重表现民族精神与现代气息。我们的课本选用了《春晓》。那么什么是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有什么特点呢?
投影仪出示:
艺术歌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
特点:歌词大多采用著名的诗歌,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的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此后,世界各国凡具有类似特点的创作歌曲均被划归艺术歌曲之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艺术歌曲女声独唱《春晓》,请同学们欣赏后回答两个问题:
投影仪出示:
①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受?
②词与曲的结合有什么特点?
(2)听赏《春晓》
生:歌曲的基本情绪:抒情优美,恬静婉转,略有感慨感伤,钢琴伴奏宣染了诗意的氛围,歌曲的意境很美。词与曲的结合特点:旋律流畅好唱与诗句结合自然贴切。
师:这首歌曲的节奏平稳,速度徐缓,力度在中弱与很弱之间,旋律委婉质朴、柔美。前半部分带有喜晴的感觉,后半部分反复咏唱最后两句诗,在音区、力度上作变化,把诗人为花木担忧、感叹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请同学们看P.31谱例:(略)
师:《春晓》采用×.× ×× ×
的节奏型,有利于古诗严谨的格式和音韵的表现,附点节奏的使用增添了春天的活力。整个旋律活动于bD为宫音的调式领域之中,具有民族古韵。并通过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给我们营造了一种非常宁静、非常美好的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反复欣赏,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小声哼唱,要细心揣摩词曲、钢琴伴奏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3)复听并小声哼唱《春晓》
师:通过反复欣赏,小声哼唱,同学们对《春晓》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它的自己喜爱的形式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怎么表现呢?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要注意同音乐有机结合。
老师准备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空瓶、米、水、玻璃杯、红色皱纹纸、剪刀、小录音机、有关春天的音乐磁带等,)大家可根据需要来选择。
(4)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创作。
(采用行为教学模式:1:行为——辅助模式。认知教学模式:2、指导——发现模式 3、自学——指导模式 4、探索——创造模式 )
1、熟练吟唱《春晓》,细心揣摩,领略词曲结合所表达的诗意。
2、谈谈你对“生活是音乐的源泉”的理解。 欣赏 回答…… 回答…… 聆听…… 思考 回答
七、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反思:
第17周 本学期第17课时 主备人:刘杰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