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春之声》 七年级下册 第六课 本课共3课时
课标与教材 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指出,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有利于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渴望春天》是奥地利莫扎特的作品,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优美而洗练,流畅而清新,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春天来了》是高胡古筝三重奏,创作于1956年,是雷雨声青年时代的作品。1956年在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扑蝶》、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乐素材改编而成的。《春晓》是青年作曲家陈怡选自唐朝孟浩然的诗普写成的一首较出色的无伴奏合唱曲。
学情分析 1.通过让学生聆听双声部《渴望春天》,引起好奇心;2.学生听老师范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2.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或合唱《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3.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春天来了》、《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歌唱《渴望春天》
第二课时:欣赏《春天来了》
第二课时:欣赏《春晓》
教学方法 演示法的运用,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媒体 多媒体图片、视频资料展示
课目 新授《渴望春天》 初一年级下册 第1课时 总课时1
课时目标: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2.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3. 欣赏《春潮》、《北国之春》、《春之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二、唱歌教学三 、欣赏歌吟春天的歌曲和乐曲四、创作活动:五、小结、 (一) 听赏歌曲《渴望春天》(二)提问:1、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2、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你都知道哪些咏唱春天的歌曲和乐曲?(三)学生听赏后回答:(一) 学唱歌曲 1、学唱一声部歌谱。1) 按节奏朗读歌谱。2)学唱歌谱。2出现的问题用对比的方让学生分辨:(注意“是”、“罗”的音准。)(二)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1、提问:1)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什么?(A+B两段体。) 2) A、B段的旋律、节奏特点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2、学生讨论后回答:(三) 学生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四) 学生自我评价(一)《春潮》(俄)1、 提问:1)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它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吗?2、学生讨论后回答:3、教师小结:1)歌曲《春潮》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明朗、最乐观的歌,奔放有力的歌声,咏唱了春潮不可遏止的活力——不等斑斑残雪从田间最后消失,便向沉睡的岸边哗哗奔去。2)它不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而是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到来前,俄罗斯激荡、高涨的社会情绪的生动反映。(二)《北国之春》(日)1、提问: 1)这首歌曲反映的内容是什么?2)这首歌曲的体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学生讨论后回答:3、教师小结: 1)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歌曲,唱歌人是为了求学或谋生而离开北方农村的年轻人,他在南方收到妈妈寄来的包裹和捎来的话语后,情不自禁地想念年老的父母,思念未能吐露真情的心中人,思念家乡的春天,归心如箭。歌曲的民族色彩浓烈,每段歌词都相同的最后一句旋律扣人心弦。这首歌曲写于1977年并在一年后流行日本全国。2)这是一首演歌调风格的歌谣曲,演歌调是日本大众歌曲中的一种。歌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用与日本民间唱法有联系的粗壮的发声法演唱;二是歌曲旋律中具有日本民族民间歌曲独特的拖腔。(三)《春之歌》(德)1、提问:1)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学生讨论后回答:3、教师小结:1)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三部曲式。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无言歌”。“无言歌”也称“无词歌”,是小型器乐曲的一种独特体裁。它追求器乐声乐化。歌唱性的、浪漫歌曲式的曲调,是这种作品的中心。美国舞蹈家邓肯经常用此曲即兴表演舞蹈。学生分组:1、运用《春之歌》或《渴望春天》即兴创作表演舞蹈。2、用诗歌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 欣赏 回答…… 回答…… 聆听…… 思考 回答
七、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反思:
第15周 本学期第15课时 主备人:刘 杰 时间:201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