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轻歌曼舞》 七年级下册 第五课 本课共2课时
课标与教材 音乐课程标的价值之四是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难忘今宵》是1985年的作品,多次在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所以要引导学生完整聆听音乐或者范唱,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歌曲留下完整的印象。这首歌的歌词看似很长,而实际上仅有八句。可谓言简意赅、富有诗意、令人遐想。旋律优美、婉转,颇具抒彩。作曲家采用了以级进为主,间有跳进的创作手法,使歌曲的旋律在优美婉转中带有激情。《雷鸣电闪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68年。乐曲尾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学情分析 1.通过学生以前在春晚上听过的《难忘今宵》,引起好奇心;2.学生听老师范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奥地利音乐付三部曲式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用积极地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依据课本上两幅图画的意境及要求,集体创作并表演音乐。2.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演唱《难忘今宵》,并敢于在同学面前演唱这首歌。3.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认识两种舞曲体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演唱、《难忘今宵》;通过讨论和实践总结各种西洋打击乐器的特点。
难点:相近的、易于混淆的旋律的把握;探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所用的几种手段(乐器音色、速度和力度)在描绘情景和表达情绪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歌唱《难忘今宵》
第二课时: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方法 演示法的运用,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媒体 多媒体图片、视频资料展示
课目 新授《难忘今宵》 初一年级下册 第1课时 总课时1
课时目标:1.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了解词作家乔羽和曲作家王酩,并且能够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演唱《难忘今宵》,并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示。 2.引导学生从听觉上、视觉上、观察体验,在讨论、探究、合作的愉悦过程中掌握演唱、演奏技巧,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感悟和理解。 3.通过学习歌曲《难忘今宵》,使学生感受体验、其内容及情绪,进而让学生 “青山在,人未老”友谊长存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二、新授歌曲,体验感情三、拓展创造,师生互动四、德育渗透,情感升华 哑剧导入,实践体验师:首先请4位同学上来边听音乐边进行哑剧表演---出操,请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个哑剧中,共出现了几次音乐?这些音乐在何种场合出现?(播放音乐,屏幕同时显示问题)生:共出现了4次音乐,分别是进场---升旗---做操---退场。师:为什么这4位同学不把音乐与动作换一下?生: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动作只能配这样的动作……师:确实,音乐能烘托气氛,音乐能表达人的情感,音乐更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弦外之音”,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心情,同样,什么样的画面,也应该配什么样的音乐。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观看一小段录象,根据画面请你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屏幕滚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结尾无声片段,音乐播放:1《命运交响曲》2、《我心永恒》、3《难忘今宵》)生《命运交响曲》太激烈了,《我心永恒》很抒情,《难忘今宵》很符合其画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那首每年“春节晚会”的压台戏《难忘今宵》教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
师:一起聆听李谷一演唱的优美动听的歌曲,结合大屏幕乐谱,思考:⑴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⑵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⑶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师: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师唱改编成的音乐)生: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不能平静……
师:这首歌让你来唱,如何来处理它的情感力度变化昵?
生(甲):深情地演唱,从“共祝愿,祖国好”开始力度强……
生(乙):第一小节用内在的情感演唱,第六小节对比前面小节稍强, 第七、八小节相对前一小节稍弱……师:(补充归纳)师:随琴有感情地演唱(师生)
师:这首曲子是李谷一用民族唱法所演唱的,那如果我们把这首歌用 美声加通俗来演唱效果又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001年“春节晚会”幺红、满文军等演唱的《难忘今宵》。(屏幕播放2001年“春节晚会” 的《难忘今宵》)师:《难忘今宵》这首歌以它悦耳的曲调、丰富的内涵,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在许多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中作为终曲而演出,借以突出晚会的主题思想。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或歌曲的主题。生:分组进行策划、商讨、研究、表演(总结评价)各小组表演的各具特色……今天老师真的很开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在下课之前,老师也跃跃欲试,创造了一段歌词,送给同学们。(师唱“难忘今朝,难忘今朝,**班级把课上,学生个个都很棒,祝愿你,身体好,心情好,学习好……”)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用歌声舞姿再次表达内心的诚挚之情: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祖国母亲明天更美好…… 欣赏 回答…… 回答…… 聆听…… 创造 表演 ( 教师由其中的1、3、5、7、11、12 13小节旋律特点教唱,学生随唱,其中第三小节的跳进旋律)(课堂中的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是关键,学生从问题中尝试对歌曲最初的了解,掌握旋律特点便于歌唱。声势训练运用,解决了教学歌唱的疑难问题,排除了学生对较复杂又相似节奏的心理障碍。同时通过比较、讨论曲作者运用的大量十六分音符,理解歌曲的内涵。所以在新授歌曲中,从问题—聆听—体验—思考—回答的思维流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通过表演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回馈,从中也体现出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七、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反思:
第13周 本学期第13课时 主备人:刘 杰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