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4 23:17:39

文档简介

十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原文说“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至少100年”。B项,原文说“受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较小”。D项,“各
国只能对领海内的水下文化遗产予以管辖”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国家对领海之外海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提
出保护和管辖主张时应当具有国际法依据”可知)
2.D(“而且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说法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这种商业打捞如果从法律来讲,可能有的国家是合
法的,有的国家是非法的”)
3.B(记者的提问是为什么“目前已经被发掘的水下沉船,它的深度一般都在水下的十米到二十米”,B项强调的
是“高氧潜水”的优势,与其余三项的角度不同)
4.文章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水下文化遗产,(1分)接着介绍说明水下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价值,(1分)最后指出
水下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2分)
5.①逻辑性强。访谈过程中记者紧紧围绕“水下考古”展开提问,从水下考古与田野考古的区别开始,进而追问
水下考古的技术及出水文物的保护等。层层递进,逻辑严密。②问题简洁明确,指向性强。记者的每一个问
题都是与水下考古相关的问题,表述简洁,能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③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当
张威谈到水下考古技术的时候,能及时追问水下考古的关键:当张威谈到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维修时,又及时
加以总结。(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6.D(“批判了工程方对辛勤工作的工人的不体恤”于文无据,老刘住宿条件的艰苦是因为交通不便和自然条件
恶劣)
7.C(“写人叙事有详有咯”理解有误,文章在写人叙事时不能看出明显的详写和略写)
8.①统摄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全文叙述了三个工作在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的事迹,因此题目起到了概括全文
内容的作用。②呼应结尾,使全文浑然一体。题目和文章最后“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遥相
呼应,使文章前后衔接成为一个整体。③吸引读者,使人产生联想。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看到题目
人们会想知道关于这些年轻人的情况,从而产生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回
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9.①吃苦耐劳。不管是盯数炮眼的小姚,还是从事隧道测量工作的大壮或掘进工老刘,他们三人面对艰苦的工
作和恶劣的环境,都能够坚持下来,做好自己的工作。②责任感强。小姚一盯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打完炮
眼,细细数了数量才离开;大壮作为工段负责人,女儿出生没回去,女儿的第一个生日也没有回去:老刘为确
保工期,经常加班加点地干。③开朗乐观。小姚介绍隧道建设情况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对自己的工作富
有成就感;大壮希望汶马高速全面通车后带着妻子和孩子开车跑一个来回,对未来充满了撞憬:当“我”对老
刘的状况有着心酸的感觉时,老刘却乐哈哈地宽慰“我”。①富有牺牲精神。小姚作为一个大学生来到环境
艰苦的工地,虽然也曾想离开,但一想到苦事难事总得有人干,就留了下来;大壮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甘冒生
命危险,因为脱不开身而错过了女儿的出生和生日。(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回答,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的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风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棹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家,垣
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2-05-483A·B大壮说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测量,情纺变得微动起来,是因为他对测量工作中遇到的艰苦
和困难感受太深。
C文中大壮和老刘都提到了路修成通车后,到这条路上走一回,表明了两人对于这条酒满
了自己汗水的路倾注了感情。
D风恬浪平/天色晴养/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掉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
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
D文章对老刘简陋又狭小的住宿环境的精写,在赞扬主人公精神的同时,批判了工程方对
辛勤工作的工人的不体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八再拜,指拜两次,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敏意。
B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
A文章开篇介绍汶马高速及鹤鸪山隧道,既照应了题目,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C蓬菜,与方丈,瀛洲并列为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上的三座仙山。
B文章对鹤鸪山地质条件的描写及对困难和艰辛的叙述,为下文塑造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D.《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西汉司马迁所著,
C文章写人叙事有详有略,人物很有代表性,让读者对议马高速的年轻人群像有一个整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感受。
A.一位居住在东海岛屿上的夷人,某天趁大海涨潮时系舟下海,突遇狂风巨浪,两天两夜
D.文章结尾部分写到工程用船“这马青年号”,并说那是青春之船,使文章的主题得以
之后,风浪把他带到一个神秘的岛屿上。
升华。
B.岛上的居民生活悠闲,有人躺在地上晒太阳,有人坐在水边洗脚,男人捕提鱼鉴,妇女采
8.文章以“议马高速上的年轻人”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分)
撷药草,那种快乐的日子非人世间可比。
9.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简析。(6分)
C.岛民自称是徐福的后代,他们靠播种携带的粮食(种子)、捕获海产品才存活下来:岛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让夷人转告其希望皇帝轻徭薄赋、休兵等愿望。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D,本文假托秦朝一位海上居民给皇帝上书,说他见到一个没有赋税劳役、严刑峻法的世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乐园,表达了作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录海人书王禹偏
(1)无何,疾飙忽作,怒浪四起,飘然不自知其何往也。(4分】
秦末有海岛夷人上书诣阙者,曰:“月日,东海岛夷人臣某谨味死再拜上书皇帝阙下:臣世居
(2)虽太半之赋,三夷之刑,其若我何?(4分)
海上,盗鱼盐之利以自给。今秋乘潮放舟,下岸渐远。无何,疾飙忽作,怒浪四起,飘然不自知共
14.文章的末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何往也。经信宿,风恬浪平天色晴家侍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掉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余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有曝背而偃者,有灌足而坐者,有男子网钓鱼鳖者,有妇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采撷药草者,熙熙然殆非人世之所能及也。臣因问之,有前揖而对臣者,则曰:‘吾族本中国人
观魏博何相公猎张枯
也。天子使徐福求仙,载而至此,童男丱女①,即吾辈也。夫徐福,妖诞之人也,知神仙之不可求
晓出禁城东,分国浅草中
也,蓬莱之不可寻也,至是而作终焉之计。舟中之粮,吾族揭之,岁亦得其利:水中之物,吾族捕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之,日亦充其腹。又取洲中葩卉以笔⊙之,由是吾族延命而未死焉。死则莽于此水矣,生则育于
背手抽金熊,翻身控角弓。
此洲矣,怀王之情亦已断矣!且不闻五岭之成,长城之役,阿房之劳也,虽太半之赋,三夷之刑,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其若我何?’且出食以饷臣。明日,臣登舟而回,复谓臣曰:‘子能以吾族之事闻于天子乎?使薄
[注]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天下之赋,休天下之兵,息天下之役,则万民怡怡如吾族之所居也,又何仙之求,何寿之祷邪?'臣
A.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
因漂遐方,传此异说,非敢隐匿,谨录以闻,惟陛下详览焉。”
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此书献时,盖秦已乱,而不得上达,故《史记》缺焉。今因收而录之,以示于后。
B.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
[注]①丱(gudn)女:少女。②芼(mao):择取。
了铺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
A.风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棹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
一箭命中的神奇。
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
D.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素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
B风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棹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
相公的惊人绝技。
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
16.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C,风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棹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
(6分)
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
·22-05-483A
【高一语文第5页(共8页】
·22-05-483A.
【高一语文第6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