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16: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导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角色体验法和选择性阅读法,读懂书中的父亲——傅雷,进而学会读懂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物、情节,梳理整本书框架与基本内容,从而理解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难点:体味傅雷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慈父爱、赤子心。
【导读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亲是一本书,最容易读懂,也最难读懂。世上没有多少子女能真正读懂父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傅雷家书》,通过角色体验,试着去感受家书背后流露出的浓浓父爱,试着去读懂书中的父亲。
“角色体验法”是演员常用的一种方法,指演员拍戏前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剧本中所描写的事件,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加之以对角色心理活动的揣摩和体验,从而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
下面我们尝试运用“角色体验法”来阅读《傅雷家书》。
二、梳理家书基本内容
时间:1954年1月18日——1966年4月13日
地点:中国上海——波兰、英国、澳洲、拉美……
人物:傅雷、朱梅馥、傅聪、弥拉、傅敏……
主要事件:傅聪留学波兰、傅聪获奖、傅聪回国、傅雷被划为“右派”、傅聪出走英国、傅聪结婚、“三年困难”、傅聪从香港来电话、“文革”……
三、读懂书中的父亲
(一)读懂父亲的忏悔反思
【背景链接】
傅雷的《自述》:我于1908年3月生于浦东南汇县渔潭乡,家庭是地主成分。4岁丧父,父在辛亥革命时为土豪劣绅所害,入狱3月,出狱后以含冤未得昭雪,抑郁而死,年仅24。我的二弟一妹,均以母亲出外奔走,家中无人照顾而死。母氏早年守寡(亦24岁),常以报仇为训。因她常年悲愤,以泪洗面;对我又督教极严,16岁尚夏楚不离身,故我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
傅雷母亲的教育:傅雷小时候贪玩不爱读书,他妈妈就拿绳子把傅雷绑在桌腿上,对着父亲的灵牌,要他认罪悔过。他温习功课开小差,他妈妈就在铜钱的方孔中塞上蜡烛头,点燃之后,贴在傅雷的肚脐眼儿上,一滴一滴的蜡烛油烫得傅雷哇哇叫,大喊“救命”。邻居曹家女主人听到小傅雷的惨叫,跑过来问:“少奶奶,你怎么能对孩子下手这么狠啊,你想整死他吗 ”傅雷的妈妈确实试过要把傅雷扔到河里,甚至还试过在家里上吊,以死相逼,都是希望傅雷能够“用功上进,好好读书”。
傅雷对童年傅聪的教育:爸爸打得我真痛啊。”1979年,傅聪从英国首次回国,与父母好友钱钟书夫妇追忆往事时说。儿时练琴,他边弹奏边偷看《水浒》。父亲在三楼从琴声察觉出异样,下楼一声暴吼,“像李逵大喝一样,吓得人魂飞魄散。”5岁时,他在客厅写字,父亲在吃花生。不知何事父亲火了,顺手抡过来蚊香盘,击中他的鼻梁,顿时血流如注。彼时傅聪极叛逆,他不愿练琴,愤懑反抗父亲,“甚至于要出人命”。而傅雷面对傅聪的叛逆,全家从昆明迁回上海时就干脆把傅聪一人留在了昆明。此时,傅聪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
按照现在的育儿观念,傅雷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父亲。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傅雷有点封建专制大家长的影子,对待子女只有命令和严苛,没有商量和温情。但从傅聪离家的那一刻开始,傅雷意识到,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时时刻刻看着自己的孩子。地理上的距离,反而拉近了他们心里的距离。傅雷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把童年不幸的阴影传达给了孩子,不由万分懊悔。
【角色体验】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晚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今儿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请同学们以傅雷的身份、语气朗读这一封信,并选取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谈谈你对傅雷此时心情的理解。
如“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傅雷此时心中的忏悔。傅雷深深反思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错误,并深切希望孩子能理解、原谅父亲。
学生朗读并交流。
在《傅雷家书》中,表达傅雷忏悔之情的书信有很多,同学们能再朗读一例吗?
学生朗读交流。如: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中的书信: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一九五五年四月三日的书信:
“你对我一字不提,老实说,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为这反映你对我还是不放心,大概我对你从小的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后果,还没有完全消灭。”
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书信:
“我教育你的时候犯的许多过严的毛病,我过去的错误,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可以减轻几分,你受的痛苦不再施于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
傅聪是否读懂了父亲心中的忏悔?父子关系是否有了很大的改善呢?我们一起从书信中寻找答案。
【读懂父亲】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的书信: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请同学们再从书中找找类似的例子。
学生举例。如:
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晨的书信:
“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傅聪关于1956年九月见面的回忆:
“1956年回上海,跟爸爸聊天的时候,他那种特别的感觉就是父亲和儿子真的变成朋友了!他对我说的很多话都会肃然起敬,我讲的音乐上的道理他觉得已经到了一个水平。对他来说,这不是父亲和儿子的问题,而是学问的问题,在学问面前他是绝对谦虚的!我记得1956年暑假回到上海,在家里睡觉很少,跟家里人有说不完的话,简直是促膝长谈啊!谈的是各种各样的题材,音乐、美术、哲学,真是谈不完……”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三日的书信:
“尽管我们隔得这么远,彼此的心始终在一起,我从来不觉得和你有什么精神上的隔阂。父子两代之间能如此也不容易:我为此很快慰。”
“父亲”这个角色对我们的父亲来说都是第一次担任,因此,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胜任这一角色,可能会犯错误,可能会走弯路,可能需要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并完善。但无论怎样,永远不变的是他们那颗热爱孩子的心。作为孩子的我们,既要懂父亲的柔情,也要懂父亲的严厉。
(二)读懂父亲的谆谆教诲
【背景链接】
傅雷的认真:傅雷是翻译家,对翻译工作的认真,首先是因为他把这看作项神圣的义务。他最初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在20世纪后期,住在沦陷中的上海。当时,傅雷“闭门不出,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避免向日本宪兵行礼”,成天致力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翻译。其次,傅雷动笔翻译之前,会“熟读原著,不厌求详”。再次,翻译中,对原文的遣词造句之处反复琢磨,煞费苦心,琢磨其在原文中“美的法语”,在译文中又如何成为“美的汉语”。翻译初稿完成之后,还有校改这一通工作,傅雷也是极其认真的。从傅雷译文的手稿和校样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手写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修改。
傅雷的成就:在58年生命中,傅雷用大约37年的时间认真工作,翻译了约500万文字的译文,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政论方面的作品30多部。其中巴尔扎克的10多部小说,以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巨人传》最深入人心。可以说,正是由于傅雷,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书在中国赢得了比在法国还多的读者。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理论、美学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体现出勤奋、正直、热心、严谨的美德,凝聚成了独特的“傅雷精神”。
傅雷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无论是对翻译事业,对国家事业,还是对己,对友,对家人,傅雷都很认真。
【角色体验】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九月二十二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末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说到音乐的内容,非大家指导见不到高天厚地的话,我也有另外的感触,就是学生本人先要具备条件: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
请同学们以傅雷的身份、语气朗读这一封信,并选取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如“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傅雷告诉儿子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保持冷静的头脑。
学生交流。
在《傅雷家书》中,内容最多的就是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包括艺术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同学们能再朗读一例吗?
学生朗读交流。如:
关于艺术,如: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的书信:
为了艺术的修养,在heart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书信: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humai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一九六五年九月十二日夜的书信:
不随波逐流,永远保持独立精神和独立思考,原是一切第一流艺术家的标记。
关于做人礼节,如: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的书信: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关于劳逸结合,如:
一九六零看一月十日的书信:
有几个人评论你的演奏都提到你身体瘦弱。由此可见你自己该如何保养身体,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精神饱满的打决定性的仗比零碎仗更有效。何况你还得学习,补充节目,注意其他方面的修养;除此之外,还要有充分的休息!
关于夫妻关系,如:
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书信:
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关于理财,如:
一九六四年 三月一日的书信:
“理财”,若作为“生财”解,固是一件难事,作为“不亏空而略有储蓄”解,却也容易做到。只要有意志,有决心,不跟自己妥协,有狠心压制自己的fancy!老话说得好:开源不如节流。我们的欲望无穷,所谓“欲壑难填”,若一手来一手去,有多少用多少,即使日进斗金也不会觉得宽裕的。既然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独立,又要养家活口,防旦夕祸福,更只有自己紧缩,将“出口”的关口牢牢把住。“入口”操在人家手里,你不能也不愿奴颜婢膝的乞求;“出口”却完全操诸我手,由我做主。你该记得中国古代的所谓清流,有傲骨的人,都是自甘淡泊的清贫之士。清贫二字为何连在一起,值得我们深思。我的理解是,清则贫,亦唯贫而后能清!我不是要你“贫”,仅仅是约制自己的欲望,做到量入为出,不能说要求太高吧!
傅聪是否读懂了父亲的谆谆教诲呢?傅雷的教诲对傅聪的成长起了多大影响呢?我们来看看德国大作家黑塞对傅聪的评价。
【读懂父亲】
德国大作家赫尔曼·黑塞对傅聪的评价:不消几分钟,我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钢琴家已充满激赏,继而更由衷喜爱。他把他的音乐掌握得出神入化,我原本就料到演奏必定会完美无瑕,因为中国人向来以刻苦勤练及技巧娴熟著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而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听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肖邦。那是当年华沙及巴黎的肖邦,海涅及年轻的李斯特所处的巴黎。我可以感受到紫罗兰的清香,马略卡岛的甘霖,以及艺术沙龙的气息。乐声悠扬,高雅脱俗,音乐中韵律的微妙及活力的充盈,全都表现无遗。
傅聪的成就:傅聪8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傅聪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远远胜于其他大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钢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世界重要的国际钢琴大赛,他是理所当然的评委。傅聪说:“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
傅聪,作为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钢琴家,正是沿着父亲傅雷的艺术理想一路走来。《傅雷家书》中的艺术理念对傅聪钢琴演奏个性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读懂父亲的赤子之心
【背景链接】
傅雷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4月30日,反右运动开始后,自1957年夏至1958年春,傅雷受到错误批判。有位好心的领导暗示他把检查调子定得高一点,哪怕是说实际上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也行。傅雷坚持:“没有廉价的检讨。人格比任何东西都可贵!我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我无法作那样‘深刻检查’!”最后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从此,在极度的痛苦中,除少数知交外,傅雷极少与人过从,深居简出,专心从事翻译。但其译著,直到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没出过一本,因为傅雷不同意另用笔名,“要嘛还是署名傅雷,要嘛不印我的译本!”
傅雷自杀: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9月3日上午,傅雷夫妇因不堪凌辱而双双自杀身亡。傅雷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自己的内弟朱人秀上缴当月55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自家的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钟,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期的生活费。他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最后剩下的53.3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自己与夫人朱梅馥的火葬费。傅雷之妻在投缳自尽前,先将一块棉胎铺在地上,然后才将方凳放上去——她的目的是,不让方凳踢倒时发出声响,影响了别人的休息。
傅雷是一个纯粹的人,有一颗“赤子之心”,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外于孤独的处境。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孤独的。
【角色体验】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夜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作“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
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四日
可是孩子,别害怕,我年过半百,世情已淡,而且天性中也有极洒脱的一面,就是中国民族性中的“老庄”精神:换句话说,我执着的时候非常执着,摆脱的时候生死皆置之度外。对儿女们也抱着说不说由我、听不听由你的态度。只是责任感强、是非心强,见到的总不能不说而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真:这是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值得我们自豪的!
请同学们以傅雷的身份、语气朗读这几封信,并谈谈你对“赤子之心”的理解。
学生交流。
傅聪是否读懂了父亲的“赤子之心”呢?
【读懂父亲】
傅聪谈父亲的“赤子之心”:爸爸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赤子之心”。他一方面那么严谨,同时他又是一个大慈大悲的人,他的同情心非常博大,处处为人家着想,小处为儿子,稍大点为朋友,再大点为国家为政府着想,从他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很多这样的态度。抱了这样一种态度,再加上科学分析能力,这样的人就是优秀的人。社会上都是这样的人,那这个社会就是理想世界了。
傅雷对儿子的要求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傅雷的教育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赤子之心是傅雷对傅聪做人的教导,也是傅聪从父亲那里受到的最大影响!
傅聪将这句话镌刻在了父亲的墓碑上: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四、课堂小结
金庸先生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读傅雷家书,我们不仅了解到作为父亲的傅雷如何教导出傅聪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钢琴家,更在一封封书信中体会到那份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父亲都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傅雷通过书信表达,朱自清的父亲通过为儿买橘表达……同学们,希望你们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灵,能读懂父亲那或和风细雨或疾风暴雨似的爱的表达,在爱的护佑中健康成长!
当然,《傅雷家书》的内容丰富,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哲学家可以从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从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法,文学家可以从中研究散文笔法,艺术家可以从中汲取音乐、美术的营养……我们今天只是从作为子女的角度,聚焦“读懂父亲”这个主题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同学们学会了这个方法,也可以选择性阅读其它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