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16:4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欣赏他人之美,沐浴品质之光
适用年级 初一 授课人
所需时间 9课时
单元内容及学情分析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采用的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小人物身上闪现的大品质,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为主题,并从读、到把握文章重点和感受文章意蕴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语文素养要求,让教师能够依托教材,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课型的个性变换、整合实施,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素养,达到向善、务实、求美的人文要求,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及课标倡导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包括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小说《台阶》及古代笔记小说《卖油翁》,另附有写作专题《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和课外古诗词诵读,从读到写、从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1+X”的教学方针。斟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不同作者的笔下展现了不同的深情:《阿长与<山海经>》中,在鲁迅的记忆里,我们品味出善良的阿长,也读懂了一个在自省中闪烁美的鲁迅;通过杨绛细腻地笔触,我们讴歌在那个特殊时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这种美不是平凡且不幸的老王所特有的,记录者杨绛亦是如此;在《台阶》中,父亲出现的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之间的矛盾,让我们审视自身,立足何为人生追求?而《卖油翁》这篇简短的文言文,则在人物的对比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及感悟。但在个性鲜明的四篇文章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共性,那便是“平凡的小人物身上闪现的光辉”。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杰出人物的事例中学到了理想、责任、正义等崇高品质,但在这个社会上,小人物仍是主体,或者说,“他们”就是“我们”,他们可以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他们具备的,我们同样能够具备。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会抓住细节,锁定主要事件,从多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具备的品质,并由人到己,走向真善美。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安排一次学情调研,调研内容如下: 从学情调研的结果可知,初中生对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接触较多,但就“人、事、情”三者一体的领悟能力有待加强。在单元的整合教学中,要先立足于单篇教学的方法指导,再带领学生去梳理、分析、总结,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设计意图】 问卷调查,实践操作,以学生体验为起点,真实分析学情,基于学情制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文学习的已有基础、发展需求和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
单元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等资料的要求,确定单元目标。 (一)依据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语文定位成“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既要指导具体方法,又要提升思想文化修养。此外,书中还提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和点拨,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综上可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少不了教师的教,也不可缺学生的学。 (二)研读教材:读通、读懂、读透单元导语、单篇的预习提示及课后习题三者的关系。 (三)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1.从“欣赏他人之美”角度阅读本单元内容,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感悟作者的情感。 3.联系身边的故事,由读到写,完成一篇高质量作文。 4.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践行并延续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 从“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两条线出发,依托单元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核心任务 本单元以“欣赏他人之美,沐浴品质之光”为主线展开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依托文本,根据学情,将教读、自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力求实现单篇教学与单元整合教学并行,紧随“向善求美,做新时代好少年”这一热点话题,以“寻找校园好少年活动”为大的学习情境,设置三项与“美”同行之旅,明确专题任务,分别为: 任务一:欣赏美,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二:感悟美,领会作者情感。 任务三:延续美,践行美人之美。 【设计意图】 大单元整合教学倡导项目式学习,单元学习任务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故设计热点话题引领下的情境活动,力求通过欣赏、感悟他人之美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新时代好少年的理解,并从文本中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好少年,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单元课时 内容安排 1-3课时:着力从标题、详略安排等角度把握文章重点,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4-6课时:品味关键词句,感知作者情感,捕捉生活细节,刻画典型人物。 7-9课时:开展实践活动,践行人物品质,延续他人之美,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设计意图】 立足文本内容,落实三位一体,紧扣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开展课程。
单元教学过程
单元设计思维导图
专题一 抓住细节,发掘人性之美(3课时)
任务概述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定篇,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再学以致用,举一 反三,自主发掘《老王》《台阶》《卖油翁》中的人性之美。
教学材料和资源
常规资源 教材中的四篇课文。
补充资源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学习活动设计
第1-3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自主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抄录《朝花夕拾》中有关阿长的内容,初识阿长,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篇目与阿长相关的内容对阿长的认识①②…
任务一:读懂一个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阿长是鲁迅夕拾得朝花中最芬芳的一朵。那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够绽放在鲁迅的内心深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探寻鲁迅内心的温情,发掘阿长的人性之美。 二、自由探讨,初识阿长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朝花夕拾》的阅读成果,每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展示。 三、熟读精思,走近阿长 1.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圈点批注,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2.再读课文“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片段”,通过情境演绎体会阿长之难,结合诵读渲染,领悟难后之情。 四、拓展延伸,读懂阿长 1.默读《狗·猫·鼠》,找寻阿长与隐鼠之间的关系。 2.总结阿长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以“阿长”为例,帮助学生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提升语文素养,并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及对比阅读中体会社会底层女性——阿长的人性之美。 任务二:了解一类人 活动:模拟“校学生会干部竞选会” 要求学生在分析老王、父亲及卖油翁的人物形象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个人简历,并选出一位小组代表参与“校学生会干部竞选会”面试,应聘合适自己的职位。除此之外,各小组推选一人担任面试官。 【提示】评选者在参与评选面试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仪表端庄,表情自然。 条理清晰地陈述主要事迹。 尽可能突显自己的优势。 普通人不普通的个人简历 人物身份主要事迹精彩细节性格特点老王父亲卖油翁
普通人不普通的自我介绍 以“我是 ,我竞选的学生会干部职位是 ,我的优势在于 (忠厚善良的品行、明确的人生目标、充足的人生经验……),因为 ”的形式,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自我介绍词。 不普通的人性之美 学生在活动之后总结反思,概括人物身上特有的人性之美。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让学生进行身份转换,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发掘人物身上的高尚品质,在培养学生抓住细节提取关键信息能力之余,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三:绘制一群人 活动:信息化实践课堂 转换课堂,让语文课堂走进信息教室,学生将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为每个人物绘制特有的微信头像,要求符合人物形象,尽可能新颖美观。 微信头像我来做 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微信头像,可以是人物的简图,也可以是文字的形式,选择多样化,展现个性化。 微信头像我来说 学生陈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将人物的微信头像打印出来,贴在相应的纸质版个人简历上。 【设计意图】 以活动为牵引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帮助学生再一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在学科之间的融合上,提升多元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 写一写“我眼中的祥子”。 要求:从具体细节或主要事件描写自己眼中的祥子,字数200左右。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之后进行实践,学以致用达到自我检测,提高自我认知,并完成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从课内到课外,扩充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专题二 品味语言,探寻人情之美(3课时)
任务概述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定篇,《老王》《台阶》《卖油翁》为例,引领学生品味关键词句,感知作者情感,探寻文章中渗透的人情美。
教学材料和资源
常规资源 教材中的四篇课文。
补充资源 《骆驼祥子》
学习活动设计
第4-6课时 课前准备: 了解四篇课文作者的生平介绍,并搜集其写作背景。 任务一:品味一份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评价鲁迅为“一位孤独的前行者,一位冲破黑暗的呐喊者,一位目光深远的思考者,一位特立独行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学者”,而这份柔情可以从点滴文字间品味。接下来,我们再次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感悟专属鲁迅的那份情。 二、抓住关键,品情感 1.找出文章的抒情句。 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多形式诵读抒情句。 要求多形式诵读语句,同学间互评,教师点评,力求节奏鲜明,感情充沛。 3.结合上下文分析句中情。 要求结合语境,分析作者的情感。 示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文末作者直接抒情,一个“呵(ā)”、一个“!”,从语气词到感叹号,将情感拉向了最高潮,让待神灵如宗教般虔诚的长妈妈,最终回到黑暗地母的怀抱,让她的魂灵得到永息,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联系背景,解深意 时隔几十年,鲁迅为何回忆起儿时那不起眼的保姆? 1.知人论世 展示课前的预习成果,了解鲁迅,了解20世纪,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2.解读情内之意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是鲁迅对于自己的评价,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双结合,中年意识与童年体验相碰撞,叙述了美好的、淡淡的忧愁,也读出了犀利的、深刻的反思,这是鲁迅在表达对长妈妈的怀念与感激之余,深深地自责之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重点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结合相关的背景介绍,领悟文章的深意。 任务二:感悟人情美 活动:对比悟情 小人物之所以被人所关注,一方面是他们身上传递出的人性美,另一方面则是以笔抒情的作者渗透出的人情美。现选出三个角度将课文内容对比阅读,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全面分析内容,感悟深情。 1.从《老王》对比不幸与幸运。 2.从《台阶》对比父亲个体到父亲群体。 3.从《卖油翁》对比两个主要人物的相同与不同。 示例1:“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事态人情的真相”,这是经历过时代和命运剧烈起伏,对人性有了更深刻认识的杨绛发出的感慨。当她处于苦难岁月之时,遇见了一位善良但不幸的老王,她尽其所能给予帮助,温暖人心。可在文章末尾杨绛先生仍然发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喟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杨绛先生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对比“幸运的人”和“不幸者”的深层意蕴,及杨绛先生身上闪烁的人情之美。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深刻感悟作者在文字背后传递出的人情美,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任务三:书写真善美 活动1:了解刻画人、事、情一体的方法 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指导——《抓住细节》,圈点勾画,形成一个初步概念,以及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2:品读优秀范文 单元内的文章细节 《骆驼祥子》的重要事件(如祥子怒辞杨宅事件) 活动3:学以致用 完成写作实践二: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很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受,追求人、事、情三者的完美结合。 活动4:你追我赶 1.班级分为六个小组,各小组自行评选推荐2篇优秀作品,每组推荐一人作为学生评委,学生评委评分占60%,语文老师评分占40%,两者合成计算出作品的最终得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 2.从获奖作品中选取部分,张贴在班级荣誉栏。 【设计意图】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评价能力。 【作业布置】 1.在生生互评及教师点评的基础上,再次完善自己的作文,并誊抄到作文本上。 2.拓展阅读杨绛散文《干校六记》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写作能力。
专题三 向善求美,践行美人之美(3课时)
任务概述
学习过本单元的课文后,引导学生践行小人物身上的大品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并运用自己的笔触书写校园内的好少年事迹,刻画好少年形象。
教学材料和资源
常规资源 教材
补充资源 访问脚本、问卷调查
学习活动设计
第7-9课时 课前准备: 1.自备手机或照相机。 2.制作一张“寻找校园好少年”的问卷。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罗丹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鲁迅、杨绛等人用他们那双慧眼、那支妙笔、那颗暖心不仅带我们认识了小人物身上闪烁的人性美,也让我们读到了他们自己内在的人情美。接下来,请同学运用自己的慧眼妙笔,找寻我们校园内闪光的少年。 任务一:寻找校园好少年 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十个人,分工明确,寻找校园好少年,并将小组成果绘成宣传海报,在班级分享,在校内公告栏展示。 活动1:你访我查,找寻好少年 1.每个班级挑选十来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发放并收集问卷分析。 引导学生将收集上来的问卷做好分析,把同学眼中的好少年进行分类,并圈画出主要事件或细节,整理好材料,以备后期写作。 2.访问同学眼中的好少年。 小组成员单独访问同学眼中的好少年,并做好记录,包括访问的视频或照片,访问的文字内容。 通过对同学们票选出的“校园好少年”的访谈,学生能进一步接触人物,深入了解其品质,素材更真实,帮助后期更好地写作。 活动2:你拍我写,记录好少年 要求本组推选拍摄技术强的同学对人物进行单独摄像,再推选一名写作能力过关的同学,利用妙笔,将积累的素材充分利用,语言间透露出人物的形象,将时代好少年的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合作完成人物宣传海报,力求图文并茂,新颖美观,在班级分享后,展示在学校的公示栏内,营造向善求美的氛围。 【设计意图】 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本中的人物到身边的同学,帮助学生近距离感知美,也利用海报宣传的形式,将这份美传递给更多的人。除此之外,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制作海报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任务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活动:践行美,延续美 从小人物以及同学身上学习了美的品质,要求学生延续这样的品质,让向善求美绽放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自己终身的学习信条,争做一名新时代好少年。 【设计意图】 紧随“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社会需求,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作业布置】 总结单元学习收获,并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学习内容|自我评价我的收获《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 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总结反思能力。并通过“我的收获”和“自我评价”两栏,达到“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的双重要求,使工具和人文兼备,同时作业的设计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趣味性。 【单元测试】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照看行李 五行缺水 B.黄晕的光 银色晕圈 C.这样阔绰 一个绰号 D.又何间焉 危难之间 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掳去(lǚ) B.憎恨(zèng) 絮说(xù) 惧惮(dàn) C.粗拙(zhuō) 悚然(sōng) 恭喜(gōng) D.疏懒(shū) 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3.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5分) A.惶急 保姆 臂博 莫名其妙 B.菩萨 麻烦 磨难 情有可原 C.淡薄 大概 谋害 深不可测 D.书籍 哀悼 疏懒 郑重其事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最正确的一项( )(5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 ⑤②①③⑥④ B. ②①⑥③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5.默写(8分) (1)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韩愈)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逄入京使》岑参) 二、阅读(72分) [一](24分) 【选文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选文二】 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选文一和选文二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_》,选文一选自《______________》(篇名),选文二选自《______________》(篇名)。(6分) 7.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4分) 8.选文一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9.阅读选文二,简要概括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4分) 10.阿长和衍太太是鲁迅笔下两个典型的妇女形象,作者对她们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6分) [二](28分)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 ”“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 ”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 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 ”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 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1.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2.请你阅读③④两段,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4 分) 周末回家,老妈交代我多带点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学校,突然下了小雪,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间发现妈妈给我送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妈妈逐渐衰老的样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文中画线句(8分) ①“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4 分) (从描写角度) ②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4分) (从用词角度) 14.请概括文章中母亲和女儿的人物形象。(6分) 15.请你分析标题的好处 (6分) [三](20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16.解释下面句中的画线词。(4分) ①陈康肃公善射 ②王引弓欲射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若欲闻射道乎? 18.【甲】【乙】两文在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异同?(4分) 19.【甲】【乙】两文都写了“善射”,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D D A C (1)弹琴复长啸 (2)散入春风满洛城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故园东望路漫漫 阅读 【一】 旧事重提 阿长与〈山海经〉 琐记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看不起。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对阿长的行为表示吃惊,这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和震撼。 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小人形象。 作者对阿长的态度从最初的不大佩服到最后充满敬佩和感激之情;作者对衍太太的态度由最初的喜爱到后面的反感和厌恶。 【二】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道染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老妈打电话让我拿羽绒服作铺垫。 不以为意; 后悔; 感动; 愧疚 ①外貌描写,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母亲逐渐衰老的样子,衬托出母亲从家走到学校十几里路的辛苦,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 ②炫耀的意思是夸耀: 表达了同事们感受到母爱的甜蜜和幸福。 母亲:疼爱女儿、不辞辛苦,无微不至,深沉体贴、刀子嘴豆腐心 女儿: 懂得感恩,听话懂事,任性 概据文章主要内容,以网上小美女的语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深沉体贴的爱。 【三】 ①擅长 ②拉 ①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②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相同点:都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来写人叙事。 不同点:【甲】文还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 卖油翁:熟能生巧。 屠龙子朱: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设计意图】 从学生自评到教师评价,以单元测试的形式,通过“积累与运用”和“阅读”两道大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提升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