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1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PP
语文试题(A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群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内调和。宗法制的国家形式、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僵化统一的思想教育、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等,造成了克己思维模式。强大的社会
力量往往支配着个体的性格,不允许他做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过于浓厚的群体意识使得个体人
格趋于依附认同。他们只能放弃特殊性和独立性,把个人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整合同化到群
体中去,按照群体意愿行动。.如果执意要追求个体的人格独立,结果只能是在现实中被毁灭。
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中国悲剧讲究情感抒发的适度,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人物往往在
不幸中选择隐忍,把自由与幸福寄托于来世。而西方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
外扩张。在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独立判断,常能够做出毫不妥协的选择,
有时甚至会把个人的判断力凌驾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之上。这种过于独立的判断往往带有浓厚
的情感色彩,近乎武断,从而产生不理智的举动,走向意志的反面。
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在《俄狄浦斯王》中,异己
力量表现为英雄意志所遭遇的不可知的命运:在《哈姆雷特》中,异己力量是主人公性格中的
弱点:在《人民公敌》中,异已力量是某种与主人公为敌的社会势力。在这些矛盾中,人是主
动出击的,冲突逐步升级。他们努力地想摆脱宿命,想通过自己的进取和拼搏把握自己的生命
航程,然而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接近置他们于死地的泥潭。而中国古典悲刷描写的主要是主人公
悲惨的遭遇,不是剧烈的冲突。《窦娥冤》是个典型的例子。窦娥缺乏斗争意识,把自己的不
幸看做命运的安排,既然命运决定了她的不幸,只好安分地修来世。她拒绝嫁给张驴儿为妻,
主要是囿于封建礼教。她为救婆婆屈打成招,也是出于“孝”心。在整个过程中,窦娥步步退
让,直到上了刑场,她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无辜,只有靠上天为她作证,因此,她的抗争显
得被动而没有力度。
(摘编自邹红《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高一语文试题(A卷)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