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说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说课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5 09: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里的微生物》选自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2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土壤里的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真菌的过程,要求学生描述真菌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真菌与我们的生物非常的贴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从本质上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生物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已经掌握了细菌和放线菌的基本知识。
2.认知能力: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3.心理特征:对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描述真菌的主要特点。
2.通过实验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3.认同土壤里的微生物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识别青霉、匍枝根霉,并说出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实验,进一步总结真菌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定位是一节实验课,所以主要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直观教学法,对应的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整节课通过宁夏教育云平台下载导课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创新分组实验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将学生实验用学生平板电脑拍摄下来,通过智能教学助手给每个人一个展示的平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教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
三.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展示目标:
1.新课导入
通过教育云平台下载导课视频《橘子腐败变质的过程》播放。
提问:为什么食物放久了就会变质发霉?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真菌”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展示目标:
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描述真菌的主要特点。
②.识别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说出他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③.认同土壤里的微生物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课本99页内容,小组讨论:
1、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2、真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总结真菌特点:1.菌体没有根、茎、叶。2.大多数种类的真菌是多细胞个体。3.有成型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4.用孢子进行繁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了解真菌的特点。
展示橘子发霉和馒头发霉的图片。提问:同样是食物发霉,为什么生长的真菌不一样,引出青霉和匍枝根霉实验。
(三)自主实验,探究新知
实验方法:
1.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观察真菌的结构特点,并使用平板电脑拍照记录下来,最后得出结论。
2.小组合作,将本小组观察成果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3.各小组选一位代表做实验汇报。
设计意图:动手实验,亲眼观察青霉和匍枝根霉的形态、结构特点,并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利用教学助手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对照自己拍摄的照片展示自己小组的总结成果,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播放《食用菌的生长》视频,引出大型真菌:
自主学习课本101页,对比视频和手中的香菇,思考:
1.蘑菇有哪些结构?
2.蘑菇有根茎叶吗?它们是怎么样获得有机养料的?又是怎么进行繁殖的?
3.生活中的大型真菌还有哪些?
4.许多的蘑菇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否所有的蘑菇都能用?
(五)男女辩论,运用巩固
开展男女辩论会,男方论点(正方):微生物对人类弊大于利,女方观点(反方):微生物对人类利大于弊。男女双方交替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回忆所学知识,让学生不只是学习到了知识,还会灵活的应用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