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能概述地面上的动物适应地面环境的特征。
2、能力目标:认识一些动物,尝试给所认识的动物分类。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动物,培养关爱多种多样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地面上的动物适应地面环境的特征
课前热身:
课前播放《疯狂动物城》,什么电影?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人生的故事。你认识了影片中的哪些动物?(学生:兔子、狐狸、水牛、狮子……)
课程导入:
教师:影片中的动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它们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今天我们来研究该课题,学习《地面上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给动物分类
教师:地面生活的动物很多,为研究方便,生物学家往往会对生物进行分类。让我们先给十二生肖的动物分类。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地面上的动物大概分类:
哺乳动物――用乳汁哺育后代
爬行动物――体表具角质鳞片或有硬的壳,四肢短小在地面爬行
家禽――鸟类
昆虫
学生:尝试分类
二、分析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
1、回顾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前面学习了水中的动物,也是多种多样的,重点学习了鱼类、软体动物的特征,它们是如何适应水中生活的?
学生:小组成员相互学习、查阅书本,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教师:通过分析得知:鳃、鳍、斧足都是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当然除了这些,水中动物还有其他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比较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
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呢?首先我们需了解陆地环境的特点。与水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在含水量、温度、环境的复杂程度等都有所不同,
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
陆地环境昼夜温差很大,没有水中温和。
陆地环境复杂、危机四伏。
陆地环境缺少了水的浮力。
陆地环境的氧气存在于空气中。
3、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基于以上特点,陆生动物会进化出哪些特征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
小组讨论:1、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 。
2、分析动物有哪些特征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
教师提供讨论材料,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
生活环境 适应环境的特点 所属类群
北极熊 寒冷的北极
巨蜥 灌木丛
东北虎 茂密森林
长颈鹿 热带草原
陆龟 干旱地面
宠物狗 安逸环境
教师:通过对以上动物的分析,再结合陆地环境的特点,你能说出陆生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
1.体表被鳞、甲或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体表被毛——保温
3.有发达的气管和肺——吸入空气中的氧
4.有发达的肌肉和四肢——支撑体重、迅速奔跑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对刺激反应灵敏
三、认识其他的地面生活的动物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陆生动物呢?学生举例并分类
据生物专家最近的估计,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大概有870万种,图片显示
类群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世界已知种数 4340 8730 6300 4010 22037 >260000 850~940
我国已知种数 581 1244 376 284 3862 >30000 约240
表格中统计了一些生物种数,可以看出动物多种多样,植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当然还有其他种类的生物,这就构成了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地面上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都能适应环境,它们不仅让生物圈多姿多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离不开它们。
在下面的生肖图中,中间是动物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原料或工具等,请你用线条把它们与相应的动物连接起来。在连线的过程中,请注意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结论:动物与人类密切相关
教师:但人类如何对待它们,观看视频《保护动物公益广告》后学生谈感受。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已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地面上动物资源的重要性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自觉加入保护动物行列。
总结:
板书设计:地面上的动物
给动物分类
地面上的动物大概分类:
哺乳动物――用乳汁哺育后代
爬行动物――体表具角质鳞片或有硬的壳,四肢短小在地面爬行
家禽――鸟类
昆虫
二、分析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
三、认识其他的地面生活的动物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