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大家族》说课稿
扬州市沙口小学 高建华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分别出示ppt]。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课在课程标准中所处的地位,它是属于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里的第五小节——地球与宇宙。[ppt出示课标目录]
而从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框图:[ppt]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课又是属于天空中的星体的部分。课标在地球与宇宙这一部分中,有句话我认为非常重要,这句话这么说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为重要![ppt出示这句话]。可见,在把握教材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主要目标。
接着,我们来看看全册书的主题结构表
属于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的,分别分布在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三年级下册(关心天气)四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五年级下册(岩石与矿物)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探索宇宙)[ppt红色标出],而探索宇宙作为小学阶段关于地球与宇宙的最后一个单元,在引导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究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探究序列表中[ppt],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认识事物的现象
认识事物的变化
认识事物的性质
认识事物的周期变化
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
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认识系统和平衡
探究对象
提出问题
观察与测量
过程与方法
排序与分类
调查与预测
解释与建立模型
交流与质疑
假设与实验
拓展与应用
探究水平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应该以自主性探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达到认识系统和平衡的水平。
下面我们从单元的组织结构中分析,整个单元可以这样用图来表述:
从这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单元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这些事物的认知,也是由多到少的,因此我把人类对于认知较多的用实线表示,较少的用密集的虚线,最少的用了虚线。以便于让大家和学生对此能展开充分的联想。
对于这三课,由于都是属于人类认知较多的部分,因此在整个课的结构上大体遵循了一般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求得证据从而获得发现。而作为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求得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这三课我设计的一个重点。
下面就每一课,分别谈谈各课的结构:
太阳作为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认识他是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课文由认识地球的公转引向认识太阳系和太阳这颗恒星。整个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四季的成因;2、认识太阳系家族的成员3、太阳系的运动规律
通过这课的简单分析,我们会发现编者其实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体会什么是系统。从而认识系统和平衡。这也是整个小学科学阶段的探究对象的终点。[再次出示探究序列表]
关于这课的分析,就到这里,为了能够进一步对三课的教学目标做出具体的对比、分析。我把三课的教学目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让大家对三课有个全面地认识。下面就谈谈教材分析地第二个方面: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恒星和相关行星的观察过程中,培养对天体的丰富情感,并把探究中发现的特点运用到生活当中。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蓝色的部分是教学重点,红色部分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三球仪 温度计 信封 太阳系模拟软件 橡皮泥
下面就整体谈谈这三课的教学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阅读讨论法(由于这类知识量大,同时不可能直接去观察,因此,阅读讨论成为必要的活动之一)
实验法——探究性实验(对于我们的猜想,是需要通过实验去寻求证据的)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根据课标要求:六年级学生应该达到自主探究的水平了,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由于本课的实验量比较大,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把两只温度计同时放在太阳下分别直射和斜射。
2、准备相关太阳系的书籍
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 激趣、导入
(二) 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
(三)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四)探究公转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拓展延伸
(一) 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就在2005年的10月,我国发生的一件震惊国内外的事吗?多么让人骄傲、多么让人自豪的一件事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早已不再满足在地球上生存,想在宇宙太空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神舟6号”的发射成功,预示着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2、播放“神舟7号”在太空中的情景,学生观看。
首先抓住目前的热门话题“神舟6号”展开教学,当学生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问题要问,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天文的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 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
1、出示 三球仪,谁能说说太阳、地球、月亮是如何运动的?
模拟演示试验,用形象化的方法介绍地球的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为认识四季的变化做好准备。
2、观察太阳的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出示2个相关的温度计,分别读出其温度。提问:为什么2个在同一地点的温度计的温度却不一样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学生知道太阳直射和斜射时,获得的热量是不同的时候,及时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学生去发现当太阳直射点不同时,地球各处的季节是不一样的,由此让学生从天文的角度去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
(三)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1、补图活动:我们对于太阳、地球、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画出这三个天体的大概位置。那么,在太阳周围,你还知道有哪些天体吗?此环节用画图,补充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于太阳系的前概念,以便于对后面的教学做出有益的调整。
2、介绍太阳系软件,并且结合学生带来的书籍,然后讨论交流相关知识,展示太阳系各个行星的图片[ppt]
在师生的交流中:
教师随机出示板书:
最名不副实的——水星
自东向西倒着行的——金星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
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
戴着“项链”的——土星
躺着打滚的——天王星
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
[如果有学生提出冥王星,教师要及时纠正,同时告诉学生:一颗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清楚可以认为公转轨道不交岔。
(2)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2 ,(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不清楚,同时(d)不是一颗卫星。]
将九大行星用最简单的词、句概括特征,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也便于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
3、摆球活动:
用橡皮泥分别捏出大小不用的八个球体代表八大行星。以一个篮球代表太阳,让学生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摆放。以加深学生对于太阳系的记忆。
至此,对于本课的重点可以顺利突破
(四)探究公转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于本课需要在1课时完成,因此对于这个实验我考虑采用太阳系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由此发现其中的规律。
首先,让学生猜想探究公转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然后,出示模拟软件,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展示模拟软件)
(五)拓展延伸
此环节设计了2个部分,主要为了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继续保持下去。
1、对于太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2、介绍太阳系软件和相关网站。
板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
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 在教学“四季成因”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四季的成因。尤其是在学生了解8大行星的时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 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粗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有了课件的使用,一切就不同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
课件22张PPT。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二课说课提纲 扬州市沙口小学 高建华一、说教材2、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3、教学准备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为重要! 1、教材分析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2、教学目标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2、教学目标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因此,学生应以自主性探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序列表1、教材分析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2、教学目标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 整个单元结构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时我们对于这些事物的认知也是由多到少的顺序来安排的。2、教学目标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各课结构简要分析2、教学目标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2、教学目标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A、在课标中C、在单元中B、在全册中2、教学目标
《太阳系大家族》:三球仪 温度计 信封 太阳系模拟软件 橡皮泥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课前准备工作:由于本课太阳直射和斜射差异的实验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把两只温度计同时放在太阳下分别直射和斜射。D、探究公转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E、拓展延伸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 播放神舟七号在发射的情景,由此展开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1)谁能说说太阳、地球和月球是如何运动的?然后三球仪做模拟实验。
此环节通过形象化的方法介绍地球的公转、周期、姿态等,为认识四季的变化做好理论基础(2)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温度差异。
由此让学生发现当太阳直射点不同时,地球各处的季节是不一样的,从天文的角度去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1)补图小游戏:(2)结合太阳系模拟软件和相关书籍,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3)摆球活动: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1)补图小游戏:太阳地球月球你还知道在他们周围有哪些天体吗? 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返回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2)结合太阳系模拟软件和相关书籍,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最名不副实的——水星人类的家园——地球自东向西倒着行的——金星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项链”的——土星躺着打滚的——天王星计算出来的——海王星返回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返回关于冥王星的的概述:
(1)一颗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清楚可以认为公转轨道不交岔。
(2)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2 ,(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不清楚,同时(d)不是一颗卫星。]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3)摆球活动: 用橡皮泥分别捏出大小不用的八个球体代表八大行星。 再以一个大球代表太阳,让学生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摆放。以加深学生对于太阳系的记忆。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D、探究公转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根据课时计划,这一课只安排了一课时,因此该实验可以放在课后完成。但是,为了在课后能顺利开展实验,我考虑利用太阳系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并让他们猜想公转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A、激趣导入C、认识太阳系主要天体B、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D、探究公转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E、拓展延伸(1)对于太阳系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介绍太阳系模拟软件(里面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太阳系的数据)三、说教学过程太阳系大家族板书设计:欢迎大家指正!谢谢!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就在2005年的10月,我国发生的一件震惊国内外的事吗?多么让人骄傲、多么让人自豪的一件事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早已不再满足在地球上生存,想在宇宙太空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神舟6号”的发射成功,预示着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2、播放“神舟7号”在太空中的情景,学生观看。
首先抓住目前的热门话题“神舟6号”展开教学,当学生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问题要问,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天文的爱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 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
1、出示 三球仪,谁能说说太阳、地球、月亮是如何运动的?
模拟演示试验,用形象化的方法介绍地球的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为认识四季的变化做好准备。
2、观察太阳的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出示2个相关的温度计,分别读出其温度。提问:为什么2个在同一地点的温度计的温度却不一样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学生知道太阳直射和斜射时,获得的热量是不同的时候,及时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学生去发现当太阳直射点不同时,地球各处的季节是不一样的,由此让学生从天文的角度去认识四季变化的成因。
(三)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1、补图活动:我们对于太阳、地球、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画出这三个天体的大概位置。那么,在太阳周围,你还知道有哪些天体吗?此环节用画图,补充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于太阳系的前概念,以便于对后面的教学做出有益的调整。
2、介绍太阳系软件,并且结合学生带来的书籍,然后讨论交流相关知识,展示太阳系各个行星的图片[ppt]
在师生的交流中:
教师随机出示板书:
最名不副实的——水星
自东向西倒着行的——金星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
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
戴着“项链”的——土星
躺着打滚的——天王星
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
[如果有学生提出冥王星,教师要及时纠正,同时告诉学生:一颗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清楚可以认为公转轨道不交岔。
(2)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2 ,(c)所在轨道范围的邻里关系不清楚,同时(d)不是一颗卫星。]
将九大行星用最简单的词、句概括特征,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也便于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
3、摆球活动:
用橡皮泥分别捏出大小不用的八个球体代表八大行星。以一个篮球代表太阳,让学生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摆放。以加深学生对于太阳系的记忆。
至此,对于本课的重点可以顺利突破
(四)探究公转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于本课需要在1课时完成,因此对于这个实验我考虑采用太阳系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由此发现其中的规律。
首先,让学生猜想探究公转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然后,出示模拟软件,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展示模拟软件)
(五)拓展延伸
此环节设计了2个部分,主要为了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继续保持下去。
1、对于太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2、介绍太阳系软件和相关网站。
板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
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 在教学“四季成因”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四季的成因。尤其是在学生了解8大行星的时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 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粗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有了课件的使用,一切就不同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