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说课稿
扬州市广陵小学 许斌 13815819188
作为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也是为下一单元《进化》提供理论依据。下面就对教材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探究过程,以及利用遗传和变异为人类造福的不懈努力。
教材以孟德尔、袁隆平的研究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促进和改善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进而了解科学的本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本课的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来体现。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孟德尔及其后续者对遗传和变异的不懈探索。第二部分:了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层次的教学,可以发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或者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关于袁隆平事迹的资料。第三部分,介绍当代人类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人们利用选择育种培育出了许多不同的牲畜和农作物等,以提高这些生物对于人类的利用价值。比如说,对棉花进行选择培育以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对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等进行培育以提高产量。教材中分别展示的是抗虫棉、瘦肉型猪、新型草莓、太空椒等。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素材,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发掘科学故事中内在的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由此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过程与方法
·能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信息并提出问题。
·会查阅和搜集有关遗传与变异应用的图片或其他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愿意为科学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纸、笔等。
二、说教法
根据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资料阅读法:教材中提供了两段材料——孟德尔和袁隆平的事迹。由于学生对此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是必须的。通过阅读,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2)对比讨论法:利用目前最新科技所培育起来的农作物新品种,和以前的品种相比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去用科技新产品,由此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秘密的热情。
(3)自主交流法:由于我们面对的六年级学生,在语言和思维上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给他们以空间去交流看法,相互辩论对于学会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说学法
(1)社会调查法:对于学生平时所不太注意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由此更愿意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调查的过程中,也能培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2)小组合作法:由于每位同学的环境和知识结构会影响到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小组合作是高年级学生获取更多资料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这种分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在能动性的激发上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结合以上教法和学法,可以将本课抽象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的控制能力也得以大大加强。下面就具体谈谈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理念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开门见山,这个问题学生虽然平时注意到了,但是很少有人去深究。因此开始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孟德尔,学生了解程度不够,因此课前的查阅资料是本课成败的关键。
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可以为解释有关现象提供各种看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质疑的科学精神。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看似很复杂,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通过袁隆平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多媒体资料走进袁隆平,对于学生知道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的生活是有积极作用的。
由此也可以体会科学家在100多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课堂辩论环节将本课引入高潮,这里主要通过自主交流法,帮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为人类服务。
充分利用黑板报这个阵地,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延续,为下一单元《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五、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简洁的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今后对于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的深入,提供了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事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六、教后反思:
课件19张PPT。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扬州市广陵小学 许 斌一、说教材本课地位:
作为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也是为下一单元《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本课结构: 教材以孟德尔、袁隆平的研究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促进和改善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进而了解科学的本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本课的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来体现。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孟德尔及其后续者对遗传和变异的不懈探索。第二部分:了解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层次的教学,可以发动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或者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关于袁隆平事迹的资料。第三部分,介绍当代人类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人们利用选择育种培育出了许多不同的牲畜和农作物等,以提高这些生物对于人类的利用价值。比如说,对棉花进行选择培育以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对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等进行培育以提高产量。教材中分别展示的是抗虫棉、瘦肉型猪、新型草莓、太空椒等。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及教学注意点: 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探究过程,以及利用遗传和变异为人类造福的不懈努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科学史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素材,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发掘科学故事中内在的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 一、说教材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过程与方法
·能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信息并提出问题。
·会查阅和搜集有关遗传与变异应用的图片或其他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愿意为科学事业做更大的贡献。一、说教材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一、说教材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纸、笔等。二、说教法(1)资料阅读法:
教材中提供了两段材料——孟德尔和袁隆平的事迹。由于学生对此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是必须的。通过阅读,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二、说教法(2)对比讨论法:
利用目前最新科技所培育起来的农作物新品种,和以前的品种相比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去用科技新产品,由此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秘密的热情。二、说教法(3)自主交流法:
由于我们面对的六年级学生,在语言和思维上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给他们以空间去交流看法,相互辩论对于学会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三、说学法(1)社会调查法:
对于学生平时所不太注意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由此更愿意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调查的过程中,也能培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三、说学法(2)小组合作法:
由于每位同学的环境和知识结构会影响到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小组合作是高年级学生获取更多资料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这种分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在能动性的激发上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四、说教学过程阅读: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
(以阅读的方式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 )
活动: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加深对遗传变
异应用的认识。)
阅读:了解遗传变异最新进展 。
活动:科学辩论会。
(以辩论的形式,认识生物变异现象的利弊。)本课活动流程:四、说教学过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1、孟德尔的故事 孟德尔出生于捷克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家里帮助父亲种果树。后来在一所中学中教学14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著名的豌豆实验。后来他继任修道院院长,从此告别了研究工作。四、说教学过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四、说教学过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2、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有一次,他在稻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谷大粒多、子粒饱满的野生水稻,他把这些稻穗采集回来,并进行了杂交试验。经过多年的选育,他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2001年2月,他容获首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视频 介绍四、说教学过程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 瘦肉型猪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用 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了解遗传变异最新进展四、说教学过程活动:科学辩论会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这里主要通过自主交流法,帮助学生认识到: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为人类服务。五、说板书设计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本次辩论题: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简洁的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今后对于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的深入,提供了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事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