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变迁(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地表的变迁(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6-01 07:53:00

文档简介

《地表的变迁》说课稿
扬州广陵小学 许辉 1391212639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的第五课《地表的变迁》。通过喜马拉雅山上发现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引发学生的思考,了解地球的表面因为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所以是在不停变化的。怎样才能让教学活动自然顺利进行?那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
说教材
《地表的变迁》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其他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地表的变化主要是受外部力量的影响,比如地层的升降、造山运动、火山喷发、海水侵蚀、碳酸盐石材的分解、风蚀等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前四课中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地球表面、内部构造以及火山地震等地质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对地表的变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没有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刚刚认识了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而热胀冷缩、流水及风的搬运作用,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让学生经过本课5个教学活动(PPT)的学习,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将它们之间相互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是教学重点。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借此引发更多有关地表变迁的思考,同时还要使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样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他们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下面我就说一说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2、知道什么叫侵蚀,什么叫风化。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2、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酒精灯、石块、镊子、沙盘、水杯等。
学生准备:胶带、泥土、小水盆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课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地球表面产生变化的原因,为了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并掌握什么是风化和侵蚀。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化石和世界风光的图片导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法:通过石子变小和水搬运的实验为研究地表变迁的原因做好准备。
2、说学法
实验法: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形象地了解千姿百态的地表的成因。
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人类对地表的影响是,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收集资料,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五个步骤:
(一)导入
1、过渡:大家看过化石吗?
2、欣赏化石图片。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过去)
4、录像: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化石。
5.揭示课题:今天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却找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从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过去,探究地球表面的变迁情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化石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教师通过引发一个矛盾,海洋中的生物化石为什么在高山上被发现了,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并可以乘机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和知识,并且这一矛盾也已经隐含了本课的内容:地表的变迁,为接下来的学习起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推测喜马拉雅山的过去
过渡:有人说在很久以前根本没有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1、学生讨论、汇报。
2、交流:为什么说那里以前可能是海洋?有什么证据?
(化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3、小结: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事实。有了化石等证据,科学家才会对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有这样的推测。
[设计意图]:科学研究不是凭空猜测,必须重视证据,化石就是证明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变迁的证据,同时也说明地表是不断变迁的。此时再问是什么力量导致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变迁的,自然引入下一环节。
(三)探究地表的成因
1、提问: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2、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
4、小结: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阳的照射和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可能不是很熟悉,可以借助于图片、视频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变化过程,也不必作过多探讨,因为下面会对其中风化和流水作用进行具体研究。
(四)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1、过渡:太阳、冰川、海浪、流水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2、学生发表意见。
3、谈话:大家说得不错这些确实能说明问题,让我们通过小组实验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吧!
4、研究风化的作用。
出示:沙子和泥土。提问:他们都是由大岩石变成的吗?
交流推测的理由
做石子变小实验(分组提供器具、实验要求、填写报告、交流实验情况)
实验要求:将石子放在火上烧1分钟之后放入冰水中浸没30秒。这样反复4次,注意观察每次石子的变化。
注意: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石子,加热后的石子不能直接用手拿,要使用镊子等工具放入水中。
石子变小实验记录表
猜想:石子经过几次加热、冷却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石子会

加热冷却的次数
观察石子有什么变化
1
石子(是/否)有变化
石子(是/否)有裂缝,裂缝的缝隙(大,小)
石子(是/否)由整块大的变成碎的小的
2
石子(是/否)有变化
石子(是/否)有裂缝,裂缝的缝隙(大,小)
石子(是/否)由整块大的变成碎的小的
3
石子(是/否)有变化
石子(是/否)有裂缝,裂缝的缝隙(大,小)
石子(是/否)由整块大的变成碎的小的
4
石子(是/否)有变化
石子(是/否)有裂缝,裂缝的缝隙(大,小)
石子(是/否)由整块大的变成碎的小的
结论:石子经过几次加热、冷却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石子会

实验完成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他们小组的实验记录。
推测:自然界的大岩石是怎样变成泥沙的?(风化、太阳的照射、雨水冲刷、物体热胀冷缩……)
交流、小结:什么样的过程叫风化?
5、研究侵蚀作用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滚滚的河水夹着泥沙向东流去,谁知道流水有什么作用?
演示实验。(水搬运实验)
在水槽中的一边加入一层泥沙,将水槽向无泥沙的一边倾侧。在水槽上架一个漏斗,之后倒水模拟河水的侵蚀。
讨论:大自然中除了流水的作用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交流、小结:什么样的过程叫侵蚀?
6、总结: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影响地表变迁的力量很多,有些不适合小学生研究。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在地表变迁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个实验操作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可操作性较强,可以带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解答身边的问题,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五)课外拓展
1.出示图片,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对地表的变化产生影响?人类的这些行为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学生交流。(可以适当结合身边的实际)
3.教师小结:地球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加上太阳的照射和吸引,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人类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活动也会影响到地形的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本课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课的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特别是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实验来进行证明,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最后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环节的经历,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地表的变迁
太阳
冰川 风化
海浪 侵蚀
流水

人类活动
五、教后反思:
以上是我对《地表的变迁》一课的一点理解,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课件19张PPT。地 表 的 变 迁——扬州市广陵小学 许辉一、说教材我们的地球地表的变迁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认识风化对
地表的影响认识侵蚀对
地表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
地表的影响讨论喜马拉雅
山的过去认识地表变迁
的自然原因 一、说教材 教学活动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2、知道什么叫侵蚀,什么叫风化。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2、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一、说教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一、说教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酒精灯、石块、镊子、沙盘、水杯等。
学生准备:胶带、泥土、小水盆等。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情景法:用学生感兴趣的化石和世界风光的图片导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法:通过石子变小和水搬运的实验为研究地表变迁的原因做好准备。
说学法
实验法: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形象地了解千姿百态的地表的成因。

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人类对地表的影响是,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收集资料,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引趣
(二)推测激趣
地表的成因
(三)探究解趣
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四)拓展寻趣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引趣 三、说教学过程
推测激趣:推测喜马拉雅山的过去风 化三、说教学过程
探究解趣 :地表的成因侵 蚀三、说教学过程
探究解趣 :地表的成因
石子变小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实验要求:
将石子放在火上烧1分钟之后放入冰水中浸没30秒。这样反复4次,注意观察每次石子的变化。
注意事项:
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石子,加热后的石子不能直接用手拿,要使用镊子等工具放入水中。三、说教学过程
探究解趣 :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石子变小实验记录表
猜想:石子经过几次加热、冷却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石子会
。结论:石子经过几次加热、冷却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石子会
。三、说教学过程
探究解趣 :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教师演示石子变小 分组实验三、说教学过程
探究解趣 :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水搬运实验 演示三、说教学过程
探究解趣 :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拓展寻趣: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