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蚯蚓等小动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养成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概述蚯蚓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探究蚯蚓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实验法
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蚯蚓日记”视频,导出本节的课题。
(二)新课研学
活动一:观察蚯蚓的外形
小组合作学习1(4 min)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94页、95页以及信息库105页内容,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蚯蚓的外形:
1.蚯蚓的体形、体色;
2.辨认体节和环带;
3.区分前后端;
4.蚯蚓的触感。(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学习(3 min)
实物展台展示蚯蚓,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
教师发送题目,检测学习效果。
活动二:探究蚯蚓的运动
播放导学视频,学生回答蚯蚓运动方式。
学生自主观察蚯蚓运动(2 min)
思考:蚯蚓在粗糙表面还是光滑表面上运动快?
学生投票选择,学生说明选择理由,教师点评蚯蚓在粗糙面运动快。
活动三:探究蚯蚓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
小组合作学习2(4 min)
1.提出问题
蚯蚓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2.作出假设
蚯蚓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 蚯蚓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制定计划
提供玻璃棒和小灯筒两种工具,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
实施计划
视频直播
得出结论
蚯蚓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6.表达交流
课外延伸:蚯蚓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认同蚯蚓等小动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养成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本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作为主领,引导学生对蚯蚓的外形进行观察,思考蚯蚓的运动,实验验证蚯蚓可以对于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做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对照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有序进行。
作业布置
复习本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
观察蚯蚓的外形
蚯蚓的运动
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九、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往往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但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为满足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本课强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比较、思考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本课是以实验主领,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实验对手能力还较差,但学生对实验课积极性非常高,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