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钉生锈了》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苏教版)
朱彤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2)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设计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能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评价别人的实验方案,做到合作与交流,愿意吸取他人所长,完善自己的方案。
(2)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坚持长期观察。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4根未生锈同规格铁钉、砂纸、小件的铁制品和铁锈物品、4根试管(塑料瓶、玻璃培养皿等容器皆可)、试管架、细线、凉开水、油、干燥剂等。
教师准备:1根生锈铁钉、1根未生锈铁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两种铁钉,生锈的和没有生锈的。
2. 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生锈的物品?
生答:厨房里切过菜的刀、没有洗净的铁锅、教室的扫帚把、铁质工具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采用生锈/未生锈的两根铁钉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远比图片或是视频有真实感,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自我产生了“铁钉为何会生锈”这样的疑问,对后面的学习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
二.观察铁和铁锈,比较铁与铁锈的不同
1.谈话:同学们也带了一些生了锈的铁制品,与没有生锈的铁比较比较铁锈是什么样的?它和铁有什么不同?
2.小组观察铁和铁锈,讨论找出它们的不同,并记录。
铁
铁锈
颜色
银白色
暗红色
光泽
有一定光泽,能反光
较差
硬度
坚硬
松软
4.学生交流并汇报。
小结:铁制品生锈的部分叫铁锈。它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像海绵,易剥落;铁完全生锈后,体积会胀大8倍;易吸水,铁锈不及时清除,烂得更快。它是一种新的物质。今天我们以铁钉为例,研究铁钉生锈可能有什么因素有关。
5.设疑:①磁铁能不能吸铁锈?②简单电路中的电路元件生锈,灯泡能不能亮?
提问:铁变成铁锈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设计意图:有观察才有比较,才能认清铁和铁锈的不同。】
研究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设计实验方案)
(一)初步讨论实验
1.提问:这些铁制品是怎么会生锈的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猜猜看铁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水、空气(氧气)、某些特别的液体中(白醋、植物油、盐水)等。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各种各样,甚至还有些天马行空难以实现,但是但说无妨。比起会动手做实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想法。】
讨论:请问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们说的这些原因是正确的?
生A:实验——可以将铁钉一半淹没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观察几天,就能知道水究竟对铁生锈有没有影响了...
【设计意图:虽然对比实验已经在四五年级实验中有涉及,但是学生对于某些验证实验为何要对比着做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当老师面对这样的回答,还是要及时追问一句:这样你就能验证铁钉在有水(类似潮湿的空气)环境中一定更易生锈?这样也有可能激起其他同学的某些思考。PS: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也可以追问开水、自来水都可以吗?】
生B:这样的实验没有比较,就不能断定水的影响,可以再加一根铁钉对比...
教师强调: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铁生锈的原因。
(二)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1.请各组参照书上这个小组的研究方案也来设计一份实验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请同学对方案,尤其是步骤的完整性进行评价。
(1)评价时可以关注:①要验证的方面是否是“改变的条件”?②“保持不变的条件”有没有控制好? ③步骤设计是否完整?等等。
以第四组方案为例:
铁钉生锈实验方案
研究问题
铁定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
如果把铁钉放在(水)里,铁钉就易生锈。
假设的依据
生锈的钉子通常碰过水
实验器材
( 2 )根铁钉、( 2 )根试管、( 一杯水 )
实验步骤
(1)把一根铁钉淹放在盛满水的试管中,加橡胶塞
(2)另一根铁钉就放在空试管中
结论
生:我们组提出的假设是铁钉生锈可能与水有关,所以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水,其他的条件都不能改变:像试管、铁钉、空气、阳光等。
【设计意图:由于铁钉生锈因素很多,先让学生选定影响铁钉生锈的某个因素后,再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其他组学生疑问或建议:
①你加的是什么水?自来水还是冷开水?冷开水中几乎无氧气。
②步骤显示该组实验中可改变的条件还有空气,自来水中有少量空气。
③最好把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即便上面可能会有你摸过的汗渍都可能让铁钉的条件不同,从而出现第二个可以改变的条件。当实验结果出来后,到底是与水有关,还是因为钉子上的脏东西的影响,我们很难说清楚。所以,要将铁钉打磨光亮,这样就能够控制整个验证实验只有一个可以改变条件,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
(3)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的评价建议修改自己的验证方案,选择同样假设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
【设计意图:之所以进行评价,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仔细考虑方案,取长补短,让方案尽量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验证活动。书中方案,同学的方案,尤其是实验环境的设定只能是参考,老师不能一味强调某种环境,否则学生的思维又会被限定住。教师应和学生讨论清楚某些实验材料(如细线、干燥剂)的用处用法,关注实验操作的小细节。】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利用提前准备的自来水、凉开水、植物油、无锈铁钉、矿泉水瓶(有条件的用试管)、(某些零食中的)干燥剂、细线(用来系着铁钉)等组装实验器材。
教师提示:坚持不懈,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经常交流。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教师:课上、课下了解实验状况,不断指导、反馈。填写下列表格创新拓展。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方案1)
编号
参照1号
对比1-1号
对比1-2号
铁钉所在环境
空试管
一半水一半空气
在盛满水的试管中
三天后生锈情况
我的结论
生锈条件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方案2)
编号
参照2号
对比2-1号
对比2-2号
对比2-3号
铁钉所在环境
一半在水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一半在白醋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一半在盐水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一半在碱水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三天后生锈情况
我的结论
生锈条件
第二课时
一、交流实验结果,分析铁钉生锈原因。
1.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实验的现象说明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2.师生小结:铁钉在有空气且有水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如潮湿度很高的空气中,我们这里的梅雨季节。
3.教师补充:铁接触酸、碱、盐等物品也容易生锈。
【设计意图:一定要在学生总结钢铁生锈原因后,再让他们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生锈与水、氧气等因素的关系。】
二、了解防锈的方法
1.谈话:铁锈造成设备锈蚀,引起停止停产、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在我们知道了铁生锈是由于表面沾了水,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等原因造成的,那我们该怎样防止生锈呢?你的方法为什么能够防锈?
2.交流讨论汇报防锈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或课件或录像(《钢铁的锈蚀及其防锈》)展示生产生活中的防锈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钢铁因生锈而浪费,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4.师生小结:生产、生活中的防锈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擦干、喷漆、涂沥青、加覆盖膜、电镀——以减少铁和水、氧气的接触;不锈钢-在里面添加了其他金属,不易生锈。
【设计意图:不要直接将防锈方法,而要在学生认识到防锈需要隔绝水和空气的基础上再讲解,并出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巩固应用
1、教师提问:(1)小明新买了自行车,担心时间长了会生锈,请你帮他想出几个办法防止生锈?(2)厨房里的菜刀、铁锅非常容易生锈,请你分析生锈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2、学生交流汇报。
四、布置作业
1、观察家中的金属制品,研究人们是怎样防锈的。
2、拓展活动:查找资料,了解金属生锈的利与弊。
板书设计
铁钉生锈了
化学变化
铁 铁锈
因素:空气、水、酸性物质等
教后反思
评价是让方案完善的过程。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交流的过程,因此,选择评价交流的“切入点”很重要。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验证实验方案让学生进行评价,即解决了个案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共性问题,起到了引领作用。我认为,方案评价完善过程是科学做好实验的决定性前提,对于学生的思辨、逻辑等能力也是训练。另外,我比较重视交流的情感目标达成,组织的评价活动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学生在尊重与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了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课件29张PPT。铁钉生锈了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朱彤说教材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材-教材分析说教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设计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能通过实验验证。
能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评价别人的实验方案,做到合作与交流,愿意吸取他人所长,完善自己的方案。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说教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坚持长期观察。说学情对科学课有一定的兴趣
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发展明显不统一
学习态度表现不够认真说教法探究发现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
小组讨论法: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说教学准备每组准备:4根未生锈同规格铁钉、砂纸、小件的铁制品和铁锈物品、4根试管、试管架、细线、白醋、食用碱水、食盐水等。
教师准备:1根生锈铁钉、1根未生锈铁钉第一课时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出示两根铁钉,生锈的和没有生锈的。
提问: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生锈的物品?说教学过程-铁锈观察各种铁制品。
提问:铁锈是什么样的?
提问:它和铁有什么不同?说教学过程-铁锈设疑:
磁铁能不能吸铁锈?
简单电路中的电路元件生锈,灯泡能不能亮?说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初步讨论提问:铁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学生小组讨论
可能致锈原因:潮湿的空气中、酸雨...说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初步讨论对比实验
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已学的对比实验
沙土、黏土、壤土渗水性实验、小车的运动快慢等。说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完善方案学生小组讨论方案
相互评价方案
强调评价时关注
①要验证的方面是否是“改变的条件”?
②“保持不变的条件”有没有控制好?
③步骤设计是否完整?说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完善方案以某组方案展开讨论说教学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完善方案以某组方案为例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①你加的是自来水还是冷开水?
②该组实验中可改变的条件还有空气,自来水中有空气。
③最好把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就能够控制整个验证实验只有一个可以改变条件,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说教学过程-实验验证学生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提醒:坚持不懈,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经常交流。说教学过程-实验验证-方案1说教学过程-实验验证-方案2第二课时说教学过程-交流实验结果-方案1说教学过程-交流实验结果-方案2说教学过程-交流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结:铁钉在有空气且有水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铁接触酸、碱、盐等物品也容易生锈。说教学过程-防锈方法提问:该怎样防止生锈?你的方法为什么能够防锈?
防锈资料
电镀、加膜、涂漆(隔离气体、液体物质)
改变钢铁内部结构(不锈钢)
罐头盒—镀锡,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无毒。
物品若要接受高温,不能用油漆做保护层。
说教学过程-防锈方法录像(《钢铁的锈蚀及其防锈》)说教学过程-巩固应用小明新买了自行车,担心时间长了会生锈,请你帮他想出几个办法防止生锈?
厨房里的菜刀、铁锅非常容易生锈。
学生分析生锈的原因,并设法解决。布置作业查找资料,了解金属生锈的利与弊板书设计 铁钉生锈了
化学变化
铁 铁锈
因素:空气、水、酸性物质等《铁钉生锈了》说课稿(苏教版)
朱彤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二课《铁钉生锈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铁钉生锈了》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而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要求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初步感受铁生锈的现象,对铁生锈学生们比较熟悉,但学生一定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最后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做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另由于铁生锈的过程时间比较长,本课安排为两课时。
2.教学目标
这一课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能设计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并能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能将研究结果运用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此外,希望学生能够评价别人的实验方案,做到合作与交流,吸取他人所长,完善自己的方案,能坚持在长时间的实验中坚持到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的把握,我将这一课的重点是研究铁生锈的原因,难点是设计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坚持长期观察。
二、说学情和教法
1.说学情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了一定了解,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学生发展明显不统一,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态度表现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所以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2.说教法
这堂课的重点是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思考、讨论、实验等方法去探究铁生锈的原因,难点是设计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坚持长期实验和观察。对此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等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对他人方案进行评价,让学生关注实验中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使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可以进一步找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学生主要采取“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采用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演示导入,开始了本课的第一环节——找寻生活中的铁锈物品,通过学生对身边铁锈物品的观察,进而发现铁与铁锈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进而有意识的去关注生活。
设计实验方案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种办法。六年级学生实验经验较为丰富,有一定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但距离完善还有距离,将小组讨论的实验方案放之全班交流,有助于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说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4根未生锈同规格铁钉、砂纸、小件的铁制品和铁锈物品、4根试管(塑料瓶、玻璃培养皿等容器皆可)、试管架、细线、凉开水、油、干燥剂等。
教师准备:1根生锈铁钉、1根未生锈铁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两种铁钉,生锈的和没有生锈的。
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生锈的物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采用生锈/未生锈的两根铁钉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远比图片或是视频有真实感,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自我产生了“铁钉为何会生锈”这样的疑问,对后面的学习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
(二)观察铁和铁锈
提问:同学们也带了一些生了锈的铁制品,与没有生锈的铁比较,铁锈是什么样的?它和铁有什么不同?
设疑:①磁铁能不能吸铁锈?②简单电路中的电路元件生锈,灯泡能不能亮?
提问:铁变成铁锈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设计意图:有观察有比较有疑问,才能认清铁和铁锈的不同。】
研究铁生锈的原因(设计实验方案)
1.初步讨论实验
提问:这些铁制品是怎么会生锈的?猜猜看铁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可能的各种原因:潮湿的空气中、酸雨...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各种各样,甚至还有些天马行空难以实现,但是但说无妨。比起会动手做实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的想法。】
讨论:请问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们说的这些原因是正确的?
生可能会说:实验——可以将铁钉的一半淹没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观察几天,就能知道水究竟对铁生锈有没有影响了...
可能会有学生补充:这样的实验没有比较,就不能断定水的影响,可以再加一根铁钉对比...
教师强调: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铁生锈的原因。
【设计意图:虽然对比实验已经在四五年级实验中有涉及,但是学生对于某些验证实验为何要对比着做还是一知半解。在此要解释清楚。】
2.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1)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2)全班同学对方案,尤其是步骤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强调评价时关注:①选定影响铁钉生锈的某个因素。②要验证的方面是否是“改变的条件”?③“保持不变的条件”有没有控制好? ④步骤设计是否完整?
铁钉生锈实验方案
研究问题
铁定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
如果把铁钉放在(水)里,铁钉就易生锈。
假设的依据
生锈的钉子通常碰过水
实验器材
( 2 )根铁钉、( 2 )根试管、( 自来水 )
实验步骤
(1)把一根铁钉一半淹放在水里
(2)另一根铁钉就放在空试管中
结论
【设计意图:由于铁钉生锈因素很多,先让学生选定影响铁钉生锈的某个因素后,再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以某组方案为例学生展开讨论,提出疑问或建议:①你加的是自来水还是冷开水?②该组实验中可改变的条件还有空气,自来水中有空气。③最好把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就能够控制整个验证实验只有一个可以改变条件,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
全班讨论结束,各组修改实验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之所以进行评价,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仔细考虑方案,取长补短,让方案尽量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验证活动。书中方案,同学的方案,尤其是实验环境的设定只能是参考,老师不能一味强调某种环境,否则学生的思维又会被限定住。同时,教师应和学生讨论清楚某些实验材料(如细线、干燥剂)的用处用法,关注实验操作的小细节。】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实验。
教师提醒:坚持不懈,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经常交流。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方案1)
编号
参照1号
对比1-1号
对比1-2号
铁钉所在环境
空试管
一半水一半空气
在盛满水的试管中
三天后生锈情况
我的结论
生锈条件
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方案2)
编号
参照2号
对比2-1号
对比2-2号
对比2-3号
铁钉所在环境
一半在水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一半在白醋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一半在盐水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一半在碱水中
一半在空气中
三天后生锈情况
我的结论
生锈条件
第二课时
(一)交流实验结果,分析铁钉生锈原因。
1.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实验的现象说明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2.师生小结:铁钉在有空气且有水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铁接触酸、碱、盐等物品也容易生锈。
【设计意图:一定要在学生总结钢铁生锈原因后,再让他们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生锈与水、氧气等因素的关系。】
(二)了解防锈的方法
1.提问:我们该怎样防止生锈呢?你的方法为什么能够防锈?
2.讨论交流后通过录像(《钢铁的锈蚀及其防锈》)展示防锈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钢铁因生锈而浪费,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设计意图:不要直接将防锈方法,而要在学生认识到防锈需要隔绝水和空气的基础上再讲解,并出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巩固应用
教师提问:(1)小明新买了自行车,担心时间长了会生锈,请你帮他想出几个办法防止生锈?(2)厨房里的菜刀、铁锅非常容易生锈。
学生分析生锈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四)布置作业
1、观察家中的金属制品,研究人们是怎样防锈的。
2、拓展活动:查找资料,了解金属生锈的利与弊。
说板书设计
铁钉生锈了
化学变化
铁 铁锈
因素:空气、水、酸性物质等
说教后反思
评价是让方案完善的过程。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交流的过程,因此,选择评价交流的“切入点”很重要。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验证实验方案让学生进行评价,即解决了个案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共性问题,起到了引领作用。我认为,方案评价完善过程是科学做好实验的决定性前提,对于学生的思辨、逻辑等能力也是训练。另外,我比较重视交流的情感目标达成,组织的评价活动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学生在尊重与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了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