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
一、实用文阅读的走向及对策二、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概况*高考阅读简答题的命题框架1、提炼:景物、事物、人物、对象等的特点
2、大意:把握文章的段意或主旨
3、词句:把握语境义
4、因果:分析原因或依据
5、作用:分析词语、景物、事件、人物等的作用、
目的
6、开放:不指示答题方向,需要学生确定思考角度建议:按照命题框架编写题目进行训练三、概括特点题的应对策略04: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出它的4个特点。
07: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
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0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
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09: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
09: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1、概括出来的词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2、文
中往往会有一些现成的词语;3、根据具体描写提炼词
语。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
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
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
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
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09: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四、概括内容主旨题的应对策略09: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10: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 1、要有对象意识;2、表达基本格式:对象+怎么样;
3、对象、怎么样的内容可能不止一项09: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 五、词句含义题应对策略04: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05: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
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
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
10: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
怎样的心理。 1、分析关键词的意识;2、联系段或文章主要意思的
意识。04: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
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六、分析原因题应对策略05: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
因是
05: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06: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
对话部分,分析眼镜这样说的原因。
07: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
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10: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
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1、筛选意识;2、提炼意识;3、角度意识。10: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
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
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
④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
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七、作用题应对策略04: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05: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08: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
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08: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08: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09: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10: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
作用? 角度意识08: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
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
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
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
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
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
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09: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八、不提供思考方向的开放题应对策略07: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07: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
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09: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
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10: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1、对象意识;2、析语意识;3、角度意识;4、文本
意识。07: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
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
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
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
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
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
毛。
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
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
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07: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
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①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
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
结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
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09: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
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
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
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
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
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10: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
②成长史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