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
语文试题 2022.06
基础运用。(27分)
(1)《六国论》指出六国败亡的原因“ , , 。”
(2)《阿房宫赋》中用“龙”和“虹”描摹出宫廷建筑的宏伟气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说木叶》中提到庾信在《哀江南赋》有“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指出“木叶”意象的传承和发展,在杜甫《登高》也有这样的赓续,如“ , 。”
(4)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北京冬奥场馆群串联起了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 , , 。应该说我们从冰雪大国到冰雪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冬奥遗产的价值也需要更长时间去审视。
①由冬奥会带动的体育经济对区域联动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②这些场馆设施将怎样切实影响当地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
③2008 年夏奥会的一些专业场馆被闲置,冬奥会场馆是否能良性运营
④开展这些赛事的场馆设施,赛后将如何利用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5)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发生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事件,或多或少都与政治极端主义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以及冷战期间的斯大林主义强权政治 ②美国麦卡锡主义主导下对共产主义国家的封锁
③比如德国法西斯主义纳粹发动的二次世界大战 ④其本质都隐含着一种极端的政治意识
A. ④③①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①④
(6)小方同学想搜集一些古人名言来指导自己待人接物,以下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 德不孤,必有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D. 敬人者人恒敬之,恶人者人恒恶之。
二、阅读并回答。(16分)
第六种自由 熊培云
①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圾,人们将何去何从?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
②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刊,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
③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几十年后,索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④在此,姑且将免于倾倒信息(宣传)垃圾的自由称为“第六种自由”。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客厅不过是电视台倾倒垃圾的地方。在过去,性病广告只是贴在厕所、电线杆等“公器”上,而现在贴到了居民日日拂拭的家具上。
⑤现实是,有用的信息在黑箱之中无路可寻,而无用的信息管道却像章鱼的爪子一样连接我们身体与生活的每一根神经。内心对信息的隐秘的渴望,以及信息垃圾的无孔不入,使人们在信息时代几乎无路可逃。对网络的沉迷无疑已经耗费了我们的大部分光阴,每一位“信息成瘾者”更像是信息时代的逃犯,享受信息斋戒的日子只是逃亡的日子,过不了多久,他便会听从内心的召唤,心甘情愿地被网络引渡回来。
⑥其实,这不过是梭罗笔下的另一种“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正是为了逃离这种绝望,早在1845年,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瓦尔登湖边的青葱密林。在美国独立日的那天,开始搭盖他的湖边木屋。对于梭罗来说,这不过是一次有关生活的实验,或者说,一次有关生活的反叛。不是逃离生活,而是走向生活。
⑦梭罗曾经这样嘲讽那个时代的新闻成瘾者:吃了午饭,还只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一醒来就抬起了头,问:“有什么新闻?”好像全人类都在为他放哨。而睡了一夜之后,新闻之不可缺少,正如早饭一样重要。“请告诉我发生在这个星球之上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的新闻。”——于是他一边喝咖啡,吃面包卷,一边读报纸,知道了这天早晨的瓦奇多河上,有一个人的眼睛被挖掉了;一点不在乎他自己就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深不可测的大黑洞里,自己的眼睛里早就是没有瞳仁的了。
⑧梭罗甚至说,世界有没有邮局都无所谓。当然,这种夸张的说法并不代表梭罗具有反文明倾向——他随之而来的解释却是值得回味的。“我想,只有很少的重要消息是需要邮递的。我的一生之中,确切地说,至多只收到过一两封信是值得花费那邮资的。”而且,“我从来没有从报纸上读到什么值得纪念的新闻。如果我们读到某某人被抢了,或被谋杀或者死于非命了,或者一幢房子烧了,或一只船沉了,或一只轮船炸了,或一条母牛在西部铁路上给撞死了,或一只疯狗死了,或冬天有了一大群蚱蜢——我们不用再读别的了,有这么一条新闻就够了。如果你掌握了原则,何必去关心那亿万的例证及其应用呢?”在梭罗看来,生活中新闻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相反是那些“永不衰老的事件”——就像林中漫步、晒太阳之于人的健康一样意义久远。
⑨为什么要席不暇暖、马不停蹄地换房子?为什么不断抱怨自家液晶电视不如墙壁宽?若干年前,当我初次走进一些法国朋友的家里时,曾经感慨他们的电视机为什么那么小。关于这一点,相信看过电影《天使爱美丽》的中国观众都有印象。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跟欧洲人比较珍视“第六种自由”有关。他们当中许多人不仅抵制无用的信息与广告对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侵蚀,而且时刻想着关闭电视和电脑,将自己放到海滩和阳台上,过和大自然一样自然的生活。
⑩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让我的人生不自由。不是么?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一辈子过去了。十五年来,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了许多与我的人生并无关系的奇闻轶事上。事实上,从我意识到我要守住自己的“第六种自由”时开始,我便想着做这样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了:若非必要,以后一定少上网。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懒洋洋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1.下列属于第六种自由的事件是( )(4分)
A.小区疫情数据公开 B.商品的明码标价 C.走进乡野淳真生活 D.滚动勇士夺冠的新闻
2. 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信息成瘾者”也知道信息垃圾的危害,只是他们难以抗拒内心对信息的隐秘渴望罢了。
B.不知情权的价值在于使生活变得充实,因而免于承受废话和空谈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
C.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能够自觉地理性对待信息,不会在互联网上过多地耗费宝贵的光阴。
D.有些欧洲人也深受无用的信息与广告的困扰,像梭罗所批评的那样静静的绝望地生活。
3. 关于⑥⑦⑧段分析错误的一项( )(4分)
A.第⑥段通过梭罗的言行,引出人们要走向真正生活的话题,表明回归真正生活的重要。
B.第⑦段从正面引用论证,对信息成瘾者的表现给以嘲讽,指出其看不清真正生活的危害。
C.第⑧段通过梭罗对信息的认识,告诫人们要掌握生活的原则,追求有永恒价值的东西。
D.三个段落相互呼应,从正反不同角度论述第六种自由的重要性,环环相扣,脉络清晰。
4. 对文中 “第六种自由”推理正确的一项。( )(4分)
A.只要拥有第六种自由,就能走向充实生活。
B.欧洲的电视机很小,可见垃圾广告之多。
C. 第六种自由,有助于走向真正的生活。
D.信息的摄入让我们人生不自由。
三、阅读诗歌并鉴赏(12分)
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①,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匕箸:羹匙和筷子。
5. 某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不可能收录本作品一书是( )(3分)
A. 《诗余选集》 B. 《长短句精华》 C. 《小令集萃》 D. 《南宋词选》
6. 关于本作品评价最适合的一项是( )(3分)
A. 平实质朴 B. 雄奇瑰丽 C. 豪放洒脱 D. 深沉悲壮
7. 下列关于本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想象丰富 B. 比喻奇特 C. 托物言志 D. 动静结合
8. 下列关于本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前风起云涌的壮阔场景。
B. “尽泻”句极尽夸张,展现山中大雨滂沱的奇特景观。
C. “造物”句写大雨洗涤污秽、惠及天下,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D. “忽开霁”写雨后放晴、太阳东出,使诗歌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四、阅读并回答问题。(31分)
促织 蒲松龄
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9. 解释加点字。(9分)
(1)靡计不施( ) (2)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 ) (3)无毫发爽( )
(4) 虫翘然矜鸣( ) (5)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 ) (6)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
(7)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 (8)少年固强之( ) (9)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 各各竦立以听 董之以严刑
D. 青麻头伏焉 盘盘焉,囷囷焉
11.与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掭以尖草,不出 C.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D.戍卒叫,函谷举
12.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2)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 第⑨段填入“□”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3分)
A. 焉 乎 B. 矣 哉 C. 也 哉 D. 焉 耶
14. 以下关于《促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通过促织的得失这一主要线索,讲述成名一家的遭遇,情节动人心弦。
B. 小说多处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极大反差,増强了戏剧性,引人入胜。
C. 小说虽凭空虚构,却反映了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D. 小说的语言具有简洁凝练、片言传神的特点,多连用四字短句,斩截有力。
五、阅读并回答问题(14分)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5.划线句子句读正确的一项( )(3分)
A.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B.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C.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D.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6.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
A.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B.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C.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D.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8.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4分)
(1)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 A.延续 B.实施 C.播撒 D.落实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A.贤明的人 B.首领 C.百姓 D.土地
19.选文第段用论证方法有( )(不定项选择:全选正确,得4分;选正确但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0分)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对比论证 D.假设论证 E.引用论证
六、写作
“0”汉语读作“零”。“0”有时需要突破;“0”有时需要追求;“0”有时是一种人生境界……面对“0”你有怎样的想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层次明晰,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二部分
2 C
3 D
4 B
5 C
6 B
7 B
8 C
9 C
10 B
11 D
12 C
第三部分
13 (1)没有
(2)比得上
(3)差错
(4)骄傲
(5)被打倒,被打败
(6)二次
(7)使,让
(8)坚持,坚决
(9)但是
第四部分
14 A
15 C
第五部分
16 (1)(成名)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破败墙头和草丛深处,探寻石缝,挖掘洞穴,没有计策不使用的,最终都没有成功。
(2)(他)用手掌覆盖(捂住)促织,手里控控感觉没有东西,手刚刚举起,然而则又超乎寻常而一跃跳起来。
第六部分
17 C
18 C
19 D
20 D
21 A
22 C
第七部分
23 A, B,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