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文档属性

名称 归园田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01 09:31:01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归园田居》,疏通释义。
2.了解陶渊明,理解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居田园的品性。
3.链接课外诗文,更进一步地理解陶渊明的形象。
一、导入:先自我介绍。
我们这节课说说陶渊明,先请学生介绍陶渊明(联系《桃花源记》)。
二、熟悉诗歌:
1、朗读
先明确朗读诗歌应该注意些什么?
比如节奏、读音、情感等等。
自己朗读这首诗歌,用“/”画出节奏。
请一生朗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明确节奏后,集体读。
2.个别比较重要的词语:荷锄:hè,组词:荷枪实弹。
荒秽:野草;带月与披星戴月,不足:不值得;但:只,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讲析这首诗歌:
诗作开头两句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在南山下种了一些豆子,豆田的情况是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去望一座实有的南山,而是心中浮现出的喻意之南山。“南山”者,道教中相传为陈抟老祖修道之终南山是也,俗语中“寿比南山”之南山是也。陶渊明在其诗中明确记载饮菊花汁可延年益寿:“菊为制颓龄”。陶公居住地不必“偏”,心静而地自“偏”。他远离官场名利场,悠悠然作一农夫,究竟为何?为的就是任情适意,为的就是在山水田园中延年益寿。这决非有功利之念,不达观,而恰恰是陶渊明真性情之流露:有酒喝且高寿,不就是陶公之所欲所求吗?
面对这种情况,诗人是什么态度呢?地地道道农夫的态度,很可能是要焦虑的,或者干脆放弃了,而诗人却欣然接受。豆田如此荒芜,他还要精心侍弄。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起来去清除杂草,直到月亮出现在天空才扛着锄头回去。
晨兴,起来,谋闭而不兴,发生;水波不兴,起。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白描手法《湖心亭看雪》中:惟长堤一痕,……
《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动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几联诗句,体现陶渊明诗歌什么特点?
诗风:诗歌特点——平淡,质朴。可以用八字概括:常景,真情,至理,易字。
读到这里,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么做值得么?
诗人最后道出了种豆之意,原来豆子的丰茂与否,并不是他特别挂心的,衣服被沾湿更是小事一桩,他在意的是另一件对于他整个的生命都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他的“愿”究竟是什?
这首诗没有说,我们可以从诗作中看出来。
链接《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你觉得哪些诗文句体现了陶的“愿”?
归园田居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 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30课诗四首。第一首《归园田居 其三》,作者是陶渊明,上个单元里我们学过了他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41岁时,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诗人陶渊明共写了五首《归园田居》,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转身写板书: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东晋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带学生朗读诗文。
三、诗歌译文(上课时省略)
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狭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以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四、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
明确: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4、诗的前四句只记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是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就是“早早地起来”;“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肮脏,丑恶解)。第四句说回家已是晚上了。“荷”,担、扛(“荷”是“何”的俗字,“何”的古义有二:担;谁。不用讲给学生听)。
小结: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5、第五句中“道”指什么?(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明确: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小结:后四句为第二层,借夕露沾衣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五、朗诵诗文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六、板书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兴:起 秽:田间杂草 前四句: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荷:扛着 长:茂盛 后四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课件16张PPT。世外桃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诗意的栖居—— 归园田居 陶渊明学 习 目 标? 1、感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的精神品格。
2、品味诗人田园诗的自然之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jīzhu ōy ì nàifán朗 读 展 示
从何而归?
(官场)
归向何处?
(田园)
5明诗意归自主学习 理清思路 体 诗 情 作者对官场和田园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哪些诗句或词语说明了诗人这种态度?
(结合具体诗句或词语分析)
合作交流 把握感情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诗人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
一幅优美的图画。
(试从写景的角度进行分析?)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近景远景静动有声衬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叠词)(视觉)(听觉)品 诗 艺合作交流 把握角度
质朴平实
清幽恬淡
真挚自然品 诗 艺语言:
意境:
感情:陶诗的“人性之光” 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
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陶渊明就是一丛开在深山中的野菊花,高洁而质朴,色淡而味浓,他在一个没有诗意的时代里,淡定而诗意的栖息着,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作业: 2、请同学们以《我的诗意生活》为题,描绘一幅你喜欢的生活图景。
1、背诵、默写全诗。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 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
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 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副恬静优
美,清谈朴素的田园图画。
D 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官场的全
过 程。
课堂检测答案:D 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而是借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来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答案: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体现“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巩固提高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
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 ,家童还未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归恋厌弃田园:土地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烟
狗 鸡官场:
尘网
樊笼幽雅恬适归 园 田 居恋归谢谢!再见!归园田居》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归园田居(节选) 归园田居(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诗中加点的宇。
荫:_______________ 罗:______________ 兴: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 荷:______________ 荒秽: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5.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参考答案]
1.荫,遮蔽。罗,排列。兴,起床。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2.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3.D两句诗意境不同
4.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5.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