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6 07:00:36

文档简介

东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 CADAB 6-10 DDACD 11-15 DACDD 16-20 BABCD 21-25 BCDBB
26-30 DBDAC 31-32 CD
33.【答案】(1) ① ② ③ ④ (8分)
(2)主要措施: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重视人才;融合东西方文化。(4分,任答两点)
文学作品:《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2分)
(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4分,任答两点)
34.【答案】(1)变化:从开始国来看,英国首先开始到欧美几个国家同时开始,由一国到多国;从技术来源看,从依靠技术工人经验积累到自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从工业部门看,从轻工业为主转变为重工业为主:从生产组织来看,从工厂制度演变为垄断组织。(6分,任意三点)
(2)打破了阶级界限,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拜金主义盛行;女性地位上升,家庭观念变化;城乡文化冲突加剧;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发展,提高人口素质;(8分,任意四点)
35.【答案】(1)变化:由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到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1 分) 对非洲侵略的国家有所增多。(1 分)原因:15 世纪末至 17 世纪上半叶,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势力开始殖民扩张,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的殖民地。(3 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扩大资 本输出和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3 分)
(2)解释:大多是按经、纬线划分非洲边界(如埃及和苏丹边界的一部分就是 沿着北纬 22 度线划定的),也有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非洲边界的。(2分)在殖民地时期非洲国家的边界均是欧洲殖民者人为划定的,即先进行所谓“地 图上作业”,再去占领。(2 分)这使民族传统的聚居区遭到割裂,导致了非洲国 家彼此间的边界纠纷和冲突不断。(2 分)
(3)早期殖民扩张以暴力掠夺黄金、黑奴贸易为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后以掠夺 原料和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伴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 到帝国主义阶段,殖民扩张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6 分)
答案第1页,共2页东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22.05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代埃及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西亚北非地中海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文明成果与古埃及相关的有
①莎草纸 ②《罗摩衍那》 ③太阳历 ④金字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表是罗马法留在今天的遗产(部分),据此可知,罗马法
罗马法遗产在今天
陪审制度 仍是现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律师制度的起源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其法则体现了理性平等正义的思想
A.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B.真正实现了公平
C.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的方向 D.维护奴隶主利益
3.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据此可知,在这种制度下
A.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封君已经建立中央集权
C.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D.西欧陷于长期分裂割据
4.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次改革
A.推动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是日本幕府政治时期的开始
C.使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D.标志着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2022年央视春晚,三星堆创意舞蹈《金面》,舞动了春晚。历史仿佛在三星堆突然进入了平行空间,穿越平行世界,让我们领略四大洲的“撞脸”奇遇记,体会一“面”之缘:三星堆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美洲古代文明。据目前可知,世界早期区域文明特征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图 坦卡蒙金面 阿伽门农金面 西佩·托特克黄金面具
A.文化多元,联系密切 B.相对独立,多元发展
C.源于大河,四周辐射 D.独立自主,小国寡民
6.“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而它一且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材料表明
A.哥伦布、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
C.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D.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7.梁启超曾感叹,“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量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造成梁启超如此感叹的根源是
A.两位航海家不同的牺牲精神 B.政府对远洋航行的支持力度
C.双方对当时科学了解的程度 D.中西方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8.“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评述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
C.确立了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 D.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9.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据统计,从1475年到1597年,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一路攀升。形成价格指数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0.1500年到1650年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
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1.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作物,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也传入美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于主导地位
B.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D.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
A.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 B.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
C.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 D.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
1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这表明阿尔贝蒂
A.肯定人的价值尊严 B.抨击基督教的腐败
C.主张追求现世幸福 D.呼吁提升人的地位
14.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版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A.宗教神学思想开始受到冲击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欧洲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5.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A.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B.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C.冲击了神学体系 D.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6.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这里所表达的政治主张是
A.实行君主立宪 B.推行三权分立 C.倡导直接民主 D.提倡天赋人权
17.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这些文件
文件 成果
《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权利法案》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王位继承法》 规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A.形成以法律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 B.反映了国王与议会矛盾的缓和
C.确立了王权高于议会权力的原则 D.标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美国1787年首先强调了联邦地位高于州的原则,规定联邦宪法和法律在全国具有最高法律地位。与此同时,又规定了在某些方面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如联邦未经各关系州的同意,不得任意改变其疆界;也不得未经有关州的同意而剥夺其在参议院中的平等参政权等。这体现了
A.人民主权 B.分权制衡 C.民主集中 D.民主共和
19.《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道:“1789年之后......法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封建势力占据绝对优势
C.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D.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20.“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是工业落后国家 B.德国经济发展在欧洲领先
C.英国经济落后于德国 D.统一后德国经济加速发展
21.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 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 (mirs)管理.。
A.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大清戊戌变法
22.如表为19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这说明,日本当时
1871年 设立文部省
1872年 8月,颁布《学制》,进行教育改革
1872年 9月,在东京创办师范学校
1877年 创办东京大学,引进欧美先进科学技术
A.实行“富国强兵” B.贯彻“殖产兴业”
C.推行“文明开化” D.废除封建等级制
23.英国1802年颁布《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这是现代劳动立法的开端;1864年,颁布了适用于一切大工业的《工厂法》;1901年制定的《工厂和作坊法》,对劳动时间、工资给付日期、地点以及建立以生产额多少为比例的工资制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主要是由于
A.福利国家形成 B.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C.放弃自由主义 D.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24.19世纪中叶,英国一则城市协会的报告中写道:“博尔顿市 实在糟;布里斯托尔市 糟极了,死亡率很高;赫尔市 有些部门坏得不堪设想,许多地区非常污秽......”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家治理严重缺失 B.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
C.市镇建设十分落后 D.已经实现了高度工业化
25.1875年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具有一些小型海岸殖民地和武装据点,很少拥有大区域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这主要是因为
A.殖民者对非洲资源的需求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C.欧洲各国的殖民竞争加剧 D.非洲成为最后一块殖民地
26.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述此学说的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27.记载,巴黎公社期间,公社委员会在做出的414个决议、法令和398个公告中没有一个是直接针对农民问题的,也没有制定一份正式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这说明巴黎公社
A.注重保证公社政权的纯洁性 B.群众基础并不广泛
C.存在着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D.直接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
28.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严重“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加快了侵略步伐 B.工业革命推动印度发展
C.印度文明已落伍世界 D.印度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9.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主持下,1884年11月,英、法、比、德等15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署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这次会议
A.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B.消除了列强殖民争夺的矛盾
C.使拉美最终沦为列强殖民地 D.促使列强侵略目标转向亚洲
30.美国1823年发表“门罗主义”,声称今后不接受欧洲在西半球的一切殖民活动。其后果之一是,其他美洲国家在美国面前捍卫自身独立时,无法指望来自欧洲的支持。I860年前,这一状况最大的受害国是墨西哥。这说明门罗主义
A.反对欧洲殖民,维护美洲独立 B.主张各国平等,放弃暴力侵略
C.维护美国利益,扩大美国影响 D.坚持民族自决,解放拉丁美洲
31.当20世纪的钟声响过之后,亚洲从睡梦中醒来,成为20世纪世界革命的领头羊,跑到了世界革命的最前列。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民族忧患意识的觉醒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32.华夫脱运动是一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典型,该运动
A.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B.最终取得彻底胜利
C.遭到殖民镇压而失败 D.迫使英国有条件的承认埃及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2分)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2分)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2分)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法、德、美等国家相继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 5%降至61. 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瓦特和史蒂芬逊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国家也开始推动教育的发展,至19世纪末,英国文盲的人口已降至3%。
——摘编自叶培望《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观念的影响。(8分)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1)根据材料,指出西方国家对非洲殖民扩张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原因。(8分)
请对图二中非洲国家分界线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殖民的主要方式。(6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