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警察与赞美诗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01 09:34:57

文档简介

《警察与赞美诗》问题拓展-评价单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请同学们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下列每题(时间:40分钟 总分:4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荫庇(yìn) 跑龙套 讷言敏行(nè ) 渺无音讯
B.缱绻(quǎn) 破天荒 刎颈之交(jǐng) 始志不渝
C.剽悍(piāo) 联锁店 满载而归(zài) 耳鬓厮磨
D.韶光(sháo) 石膏像 椎心泣血 (zhuī) 挑肥拣瘦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B.联通版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C.湘西凤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历来就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境内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不胜枚举。
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碧桂园大酒店是我市一家具有旅游、购物、饮食、娱乐的大酒店,每天,五邑地区不少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
B.经历了“姜你军”之后,生姜价格近期大跌,投资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加成熟的心态。
C.江门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
D.“教育创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 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二、小说文本阅读
遗 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他现在怕忙了呢!”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B.男人们不相信女人说的有关老贾“劳改”一年的话,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当年老贾下放到遗璞村时,受到村里不公正的对待。
C.遗璞村的人们常以省城老贾为骄傲,是因为老贾当了县委书记后没有忘记他们,给了遗璞村人很多的救济粮、救济款。
D.婆娘家转述蛮儿的话后受到男人斥骂,便不再言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在男人说话时贸然插嘴是不妥的。
E.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以对话见长,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表现了遗璞村人对遗璞的热爱之情,也细致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6.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7.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8.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警察与赞美诗》问题解决-评价单
序号:3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2013/4/11
请同学们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下列每题(时间:40分钟 总分:40分)
问题一、课文第一、二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问题二、苏贝在冬季来临之际希望能被警察抓住,能到监狱里过冬。这个想法正常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
问题三、为什么苏贝不愿去慈善机构去接受救济,而宁可去监狱过冬呢?
问题四、概括苏贝的六次捣乱行为。
问题五、在苏贝听到赞美诗,心灵发生转变时,作者也用了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问题六、苏贝在听了教堂的赞美诗后,准备重新做人,却被莫名其妙地送进监狱。这是一种巧合吗?
问题七、苏贝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有人说苏贝是个好人,有人说苏贝原来不是一个好人,你是怎样看的?
问题八、事情很会捉弄人,苏贝想通过警察进监狱却没有被捕,而当他在赞美诗的感召下想重新做人时却被捉进了监狱。你认为这个结局说明了什么?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科长评价
A.全会做的 A.掌握的 A.完善好的
B.粗心做错的 B.待掌握的 B.待完善的
C.全不会做的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
考查的知识点:
思辨:《警察与赞美诗》问题导读-评价单
序号:3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2013/4/11
请同学们在1分钟内阅读一到四的内容
一、学习要求: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 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3、了解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其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 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二、学习重点:
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 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难点:
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四、高考呈现:
近5年高考出现频率5/5 ,考查形式:小说阅读。
课标要求: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五、导读流程:(22分钟内完成)
(一)、请同学们运用“六动预习法”认真阅读课本P91-P93的文本内容(10分钟内完成)
(二)、请同学们运用“六动预习法”充分阅读知识链接内容(2分钟内完成)
一、作者介绍
欧·亨利(1862~1910)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乡镇医师家里,家境贫寒,3岁丧母,后寄人篱下。小时受教育很少,当过牧童、学徒,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图员、会计、出纳等各种工作,饱受歧视。1891年在休斯顿创办了《反对传统者》等杂志,兼任编辑,还当过记者和专栏作家。1898年,他在银行做职员,因银行钱被盗,被指控挪用公款,判刑5年。在狱中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有机会接触各类犯人,听到各种古怪的故事,这为他进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狱中就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1年提前获释,后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1904)、短篇小说《四万年》(1906)、《西部之声》(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一片叶子》等。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印度的泰戈尔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四大家\'。
他的作品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特别是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他善于运用夸张、双关等幽默手段,常常以\'含泪的微笑\'安慰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的创伤,常写失意落魄的小人物,把他们的心酸揉进逗趣的笑料,不仅给作品带来\'含泪的笑\'的效果,也加深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他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二、关于《警察和赞美诗》
1.故事梗概: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
《警察和赞美诗》是他优秀短篇小说之一,作品写到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都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小说的矛头直指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反映了不明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的现实。
2..写作背景
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的时候,美国现实社会的深刻变化(南北战争之后)引起文学的变化,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它出现在美国资本主义日趋腐朽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时代。当时社会贫富对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这时期一些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从自身的阶层出发,一方面,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描写人民的悲惨生活,反映人民对资产阶级统治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存有幻想,提出种种改良措施。可是当帝国主义的浊流来到时,他们又怀着悲观绝望的情绪探索个人的命运和归宿。然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引起较大震动,使美国作家群体分化,一些来自下层而又倾向进步的作家,受到工人运动的影响,经历了思想探索的过程,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参加了工人运动,开始创作一些较先进的文学作品。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垄断资产阶级残酷的本性,控诉了统治者对人民的迫害。内容丰富,揭露深刻,手法多样,是美国文坛上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三)、请同学们再充分阅读课本P91-P93的文本内容,完成结构预习(10分钟内完成)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部分(1-5自然段)主人公出场并介绍他的冬居计划。
第二部分:发展部分(6-38自然段)写书比为进监狱,想方设法干违法的事情。
第三部分:结局部分(39-48自然段)写苏比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准备到麦迪生广场露宿,在赞美诗感召下,幡然醒悟,却被逮捕。
八、每个6人小组生成的共性问题要填写在问题征集卡上,并交予老师(3分钟内完成)。
自我评价:( )A.完全理解的  小组长评价:( ) A.掌握到位的
B.不太理解的  B.掌握不太到位的
学科长评价 :( ) 优 良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