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熟悉常考题型,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主导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课堂实战大演兵”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诗词鉴赏题的方法和提高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诗词鉴赏题的方法和提高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中央台正在播一档和诗词有关的节目,你们知道是什么节目吗?对啦,就是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相信你们一定被才子才女们的才华所折服!其实我们大家只要热爱古诗词,多积累,你们也可以站在台上自信地答题。不过,对于古诗词,只是能背诵还不够,学会鉴赏,也是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多媒体展示课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认识鉴赏古诗词的意义,同时激起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欲望。)
二、提出复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学生齐读)
(目标明确,学习中才会有的放矢,尤其是复习课,更要“靶向训练,专业高效“。)
(过渡)中考古诗词鉴赏有哪些赏析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程标准》作了哪些要求。(多媒体展示)
(一)、《课程标准》诗词鉴赏 考点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二)、考题特点:
1.重在考查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技巧赏析能力;
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三、常见题型:
1.寻找意象(物象):
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2.描写画面(想象描述类):
例:“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具体描述。
3.理解意境(氛围类):
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
4.赏析词句(表达技巧类):
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5.体会情感(主旨类):
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语言特色: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四、答题技巧点拨
( 过渡)明确了古诗词鉴赏的考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专题复习了。可是,对于古诗词,我们该怎样赏析呢?下面我们就诗词鉴赏的四个考点入手,来学习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一).寻找意象类题型的解答:
意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下面我们看看这首词,看看在意象方面的出题方法。(多媒体展示《西江月》)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上片写了夏夜特有的哪些声音 写这些声有何作用
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二)描写画面 类题型的解答:
(1)抓准意象,抓住特点(色彩、形状、动词等) ;
(2)展开联想(渲染环境、补充心情等),形成画面;
(3)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地表达。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三)理解意境 类题型的解答:
过渡:中考古诗词鉴赏题中要求“描绘诗句画面,再现情境”的这类题型,解答难度不大,同学们只要掌握了以下的答题方法,就游刃有余了。
“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品味意境就是仔细体味诗词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方法:
(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
(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
﹙3﹚答题格式:所写的意象+意象特点+艺术效果+表达的情感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 。
(四)、赏析词句 类题型的解答:
A.字词 的赏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词的一般含义 和 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词 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或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1)“湿”,本意为湿润,在本诗中为打湿。 (2) 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 (3)生动可感的写出了雨中黄昏 清幽润泽的韵味。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阔”比“失”好。
B.鉴赏句子 的表达技巧
常见的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②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叙议结合 、情景交融、 化虚为实、虚实结合、 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视、听、嗅)、以乐写哀、对比映衬、化用典故、 小中见大 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顶针、通感 等
答题方法 :明确指出所使用的修辞 或 表达技巧,阐述这种修辞 或 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 或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达了﹙怎样﹚思想、情感。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连小船都无法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的写出内心哀愁的沉重。
六、作业布置
做学业质量上59、60页课外古诗词鉴赏题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从寻找意象、描写画面、理解意境、赏析词句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当然还有体会感情和体会语言特色这两类考点,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同学们,没有古代文化的沉淀,就不能说你是一个文化人。今后无论你走到哪、从事什么职业,都多多少少要跟古典文化打交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又怎么能只凭老师讲一堂课就能说得清楚的呢。祖先的智慧,是够我们学习一辈子的。从这点出发,加强文言诗词积累就非常有必要了。如果诗词积累到位,句意就能理解,文意就水到渠成,古诗词鉴赏都可迎刃而解。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去阅读,“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不倦前行就可以达到目的。正所谓 “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最后,祝愿大家今年的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