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说课稿
我是扬州育才实验学校的王诗宇。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中的第二课《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
在《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经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并能运用他的某些观点解答一些问题。同时,通过对云南澄江生物群的介绍,让学生懂得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而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知道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并用它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实。让学生知道作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观点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达尔文的贡献,同时还让学生知道,这一理论正受到新收集的证据的挑战,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课程的把握,这堂课的重点是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难点是如何看待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
二、说教法
——探究发现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
——小组讨论法;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
本堂课重在让学生通过查资料、阅读、思考、讨论、观察等方法去探究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能。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三、说过程:
(一)教学准备
本堂课用到的材料有幻灯片,计算机,相关图书资料。
(二)设计思路、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达尔文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你知道他吗?
2.请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同时准备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3.交流:听了科学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4.小结: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用进化论学说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儿起源,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释。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知道达尔文的名字以及他的故事。作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观点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
1.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4.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就是什么颜色的了?
5.学生讨论、交流。
6.比较两种羊群的变化,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
7.小结
在讨论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的同时,教师结合教材中“牧民人工选择绵羊毛色”的例子和“狼在夜间捕捉白色绵羊”的例子,
它建立在三个业已得到确认的观察基础上:
(1)在每种机体内部的遗传因素中,都存在某些变化;
(2)某种遗传因素使某些个体在生存和繁衍方面具有超过其他个体的优势;
(3)这些具有遗传优势的个体造就了更多的后代,这些后代的生存、繁衍能力也超过其他个体。
结果,数代成功的繁殖以后,这种具有遗传优势特征的个体数量逐渐增加。——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设计意图:尽量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找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例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反复变化。
1.出示尺蠖蛾的图片(两种翅色)
2.请学生介绍尺蠖蛾翅色变化的故事。
3.举例:蝗虫体色的变化、青蛙肤色的不同。
4.小结: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四、认识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1.出示两种狐狸的图片。
2.让学生来认一认。
3.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耳朵的区别,结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环境做出合理的解释。
五、拓展、延伸:
1.谈话:近100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发现吗?
2.如果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如果不知道则由老师介绍。(出示相关资料)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澄江化石等考古新发现挑战的是达尔文的“生物的进化是缓慢的、渐进的”这一观点。达尔文的观点受到挑战,并不有损于他本人的伟大。——这只是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3.感受还有许多科学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尺蠖蛾、蝗虫、青蛙---
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达尔文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你知道他吗?
2.请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同时准备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3.交流:听了科学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4.小结: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用进化论学说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儿起源,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释。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知道达尔文的名字以及他的故事。作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观点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选择、什么是自然选择。
1.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4.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就是什么颜色的了?
5.学生讨论、交流。
6.比较两种羊群的变化,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
7.小结
在讨论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的同时,教师结合教材中“牧民人工选择绵羊毛色”的例子和“狼在夜间捕捉白色绵羊”的例子,
它建立在三个业已得到确认的观察基础上:
(1)在每种机体内部的遗传因素中,都存在某些变化;
(2)某种遗传因素使某些个体在生存和繁衍方面具有超过其他个体的优势;
(3)这些具有遗传优势的个体造就了更多的后代,这些后代的生存、繁衍能力也超过其他个体。
结果,数代成功的繁殖以后,这种具有遗传优势特征的个体数量逐渐增加。——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设计意图:尽量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找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例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反复变化。
1.出示尺蠖蛾的图片(两种翅色)
2.请学生介绍尺蠖蛾翅色变化的故事。
3.举例:蝗虫体色的变化、青蛙肤色的不同。
4.小结:自然选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四、认识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1.出示两种狐狸的图片。
2.让学生来认一认。
3.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耳朵的区别,结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环境做出合理的解释。
五、拓展、延伸:
1.谈话:近100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发现吗?
2.如果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如果不知道则由老师介绍。(出示相关资料)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澄江化石等考古新发现挑战的是达尔文的“生物的进化是缓慢的、渐进的”这一观点。达尔文的观点受到挑战,并不有损于他本人的伟大。——这只是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3.感受还有许多科学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尺蠖蛾、蝗虫、青蛙---
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24张PPT。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说课稿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王诗宇说教材: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材:
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多种信息源,了解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受到的挑战。
科学知识
知道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意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说教材: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的区别
难点:如何看待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 说教材:说教法:——探究发现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
——小组讨论法;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说过程:教学准备
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教学准备幻灯片,计算机,相关图书资料 说过程:设计思路、教学流程1.出示达尔文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达尔文。你知道他吗?
说过程:说过程:2.请学生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同时准备一些关于他的资料,
展示给学生看。达尔文简介
产生背景
要点
影响
有关争论
说过程: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说过程: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提,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说过程: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说过程: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 说过程:争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界的内部争论,一方面是科学界以外的宗教与进化论争论。
在科学界内部,没有进化论是否成立的争论和质疑,进化的事实早已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进化论的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进化形式和原因中,依然争议不断,如渐变与突变的争议(这个已经不争了,进化速度因条件不同而不同)、人类进化历程的争议、……
宗教与科学的争论,这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也是争论最有影响力的领域。因为民众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很贫乏,中学时代我们学到的只是研究的结论,而没有专业的解释,因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惯于歪曲生物学和进化论,把进化论描述为非科学的、蛮横的、可笑的、无证据的或者是捏造的…… 说过程:举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绵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卖,你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说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牧民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正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羊群的生存和发展。
4.假设: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们唯一的天敌是狼。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就是什么颜色的了?
5.学生讨论、交流。
6.比较两种羊群的变化,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理解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说过程: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反复变化。 19世纪初期,尺蠖蛾的翅呈浅色(只有很少是黑色的),他们栖息在桦树干上。浅色的翅膀与桦树皮颜色很接近,使捕食它们的鸟类不易发现它们。但是,到了1850年左右,工业开始发展,工厂的烟使树干变黑了。这样,浅色翅膀的尺蠖蛾很容易被发现,首先就被吃掉,不久只剩下了黑色的尺蠖蛾。现在由于污染被治理,情况又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因为白桦树干又变成了白色,于是浅色翅膀的尺蠖蛾又开始多了!说过程:说过程:极地狐狸非洲沙狐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说过程:近100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仍然在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随着新证据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你们了解这些新发现吗?说过程:板书设计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尺蠖蛾、蝗虫、青蛙---
生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