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愁字别样情,乱世美神的憔悴之旅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意象的特定属性;
2、体会作者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如何以意象传“愁”。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体会作者“一般愁字别样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让学生回忆有关“愁”的诗词名句。)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师总结:真是愁有景,愁有声,愁有泪;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一般愁字别样情,渺渺生灵于各自的人生苦痛中抒写着各样悲情愁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吧!
二、了解作者:
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学家,夫妻恩爱,幸福美满。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改变: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零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离婚,并被判刑两年。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如《如梦令》《一剪梅》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如《声声慢》《武陵春》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
词中哪一句话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愁情?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句话的?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听录音读,找出韵脚,然后学生齐读,
四、鉴赏内容
(1)如何写愁
后人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千古绝唱凄苦情”,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1、叠字传愁
形式上七组叠词,回环转折,抑扬顿挫,读之琅琅上口,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内容上直接抒情、层层加重。寻觅——写动作神态,东张西望,若有所失;冷清——写环境,眼之所及一片冷清死寂;凄凄惨惨戚戚——写心境,寻觅不得,冷清之感渗入体内,只落得一颗凄凉、惨淡、悲戚的心。十四个字,由浅入深,奠定了全词凄惨愁绝的感情基调。
2、意象生愁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词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点染作者的愁情?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来赏析。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a、淡酒晚风
酒——“愁”的象征
中国的酒文化自来和愁文化相生相长,古诗词中借酒喻愁的句子不胜枚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酒,郁结情义相思的孤独;酒,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握在手中,淌下泪水千千,饮入口中,留下伤痕累累。
李清照杯中的酒有何特点,为何说酒淡,要三杯又两盏地喝?
——在乍暖还寒,身子最难调养的时候喝;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故觉酒淡无味!
晚风——渲染愁情
秋风秋雨愁煞人,以淡酒对晚来急风,如战场临敌,一派肃杀。
b、 过雁
大雁——乡思、离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次北固山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塞下风景秋来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牵动着他乡游子的情丝。
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又何以牵动词人的伤心?
大雁是候鸟,北雁南飞,宣告秋天的到来,自古逢秋悲寂寥,自然也勾起了词人的伤心;大雁来自北方,李清照亦北人,自金兵南犯,她孤身一人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追随南宋朝廷一路南下,看到北来的鸿雁,词人的心思也就飞向了北方的故园,不禁要问,故乡的亲友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藕花还那样娇艳吗;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时那刻,鸿雁传书,互表相思。此时再见,过雁还是那只过雁,然而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何不悲从中来。“雁过”不过是瞬间景象,却饱含愁思。
C、黄花
黄花——高洁、素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是爱花之人,晚年尤爱黄花,菊的高洁、素雅正如李清照其人。庭院里凋零的黄菊堆积满地,憔悴枯萎的摸样叫人不忍目睹,不堪摘取。词人以写人神态之词写花,以花比人,暗指岁月流逝,人已老去,无人怜取,伤花自怜。
D、梧桐细雨
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结合下列诗句品味其意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梧桐是孤独、凄苦的象征,细雨有着哀伤、愁丝的意味,又逢深秋黄昏之时,惆怅寂寞之味更深,点点滴滴的细雨敲打在梧桐叶上,也敲打在作者凄苦落寞的心上,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却比一愁深。
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残菊憔悴、梧桐叶落、细雨靡靡,无一字写愁,却字字泣血、声声含泪,满纸呜咽,如泣如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
(2)品析愁情
李清照化心中点点滴滴的泪,为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惨惨戚戚的愁成就了《声声慢》,你是如何评价李清照的愁情?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人生在世,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北宋仓皇南渡后依然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那许多文人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他们无愁更无情。李清照有愁,不是悲悲切切的儿女情愁,不是孤舟嫠妇的无病呻吟,她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它远远跳出了怀人惜别的圈子,而与山河破碎,国人离乱的宏大背景联系在了一起,彰显着李清照真诚、刚烈的灵魂!
五、课堂小结
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风声、雁声、雨声,声声添恨;国愁、家愁、情愁,愁愁刺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多得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些愁一下子都压在了李清照的身上,象一把把利剑刺着她千疮百孔的心。她的情感穿越了千年,至今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她那旷世的孤独。试想一下李清照是怎样挨过那些岁月的?可能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轻松的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将会白白的从她身边走过,上天让李清照的幸福碎了满地,但却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不是唯一,但却是最伟大的女词人,她是当之无愧的美神!
六、作业:
(1)、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像:意象:松柏 象征意味:傲岸
从给出的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答案:雁,乡思信使;柳,别情(送别)
菊,淡泊(清高);竹,虚心(高风亮节)
莲,怜爱(洁身自爱)。
(2)从掌握的关于“愁”的诗句,做仿写小练笔
愁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
愁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心酸。
愁是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痴情。
愁是 。
愁是 。
愁是 。
七、教学反思:
1、朗读不够,教读古典诗文,一定要以读带动教学的进程,学生读懂了,读透了,方可进入诗的意境,然后,学生们才可带着感情读出韵味来。
2、在缘愁选景步骤中要求学生从词中找出相关描写愁的意象并进行分析,我觉得诗词的赏析一定不要驾空,意象的品读要融入具体词句,边读边品,每分析完一个意象,应用精炼的总结性语言帮助学生提升对此意象的把握和其与全词的内在联系。
八、板书设计:
开篇点情(发人思)
少 少 老
女 妇 妇 淡酒无味不敌寒 光 丧夫之痛
天 思 吞 借景抒情 急风晚来撞心扉 景 流离之苦
真 夫 声 黄花无香触凄凉 含 暮年之凄
如 一 声 过雁留声惊心绪 愁 亡国之恨
梦 剪 声 独守空窗耐寂寞 浓 故土之思
令 梅 慢 雨打梧桐声声泪 于 独居之寂
篇末传情(不说破) 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