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能量(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各种各样的能量(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6-01 10:09:46

文档简介

《各种各样的能量》教材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总起课。本课是学生们在小学阶段系统学习能量知识的开端。能量是抽象的,能量的这一属性使得小学生难以从形象化的角度在来进行直接观察,故而,教材将此内容按排在整套教材的后面来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现象中去发现能量、研究能量、认识能量。教材在此不追求学生掌握严格意义上的“能量”概念,不追求概念的严密和完整,只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具体的现象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理解能量的客观存在和形式多样。
本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发现能量的存在。教材首先提出问题——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然后有针对地选择了一些事例或现象:放风筝、热气球升空、人踢球、汽车行驶、龙卷风,引导学生说出它们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这个环节实际是先探求学生有多少关于能量知识的前概念,再引出能量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前概念去对事例或现象进行解释,在产生认识上的冲突中,发现能量在物体“工作”与运动中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按排这个活动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二是通过实验体会能量对于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在“做”中理解概念;三是可以让学生再经历一次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的过程。
第三部分,讨论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哪些作用。这个活动把各种能量形式与个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认识能量形式,理解各种形式能量的作用。课文中列举的形式有光能、热能、电能、声能、化学能。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要求学生只知道这么几种。“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多”就暗示了认识能量形式没有指定标准,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实际,能认识几种就认识几种。这个活动还能使学生再一次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二、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成。
3、能设计方案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懂得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能量的真实存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难点:理解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工作”。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物体工作、运动的图片、视频。
2、准备火箭制作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面前有一些物品: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刨笔器、纸屑等等。你们怎样才能让这些材料“工作”或运动起来呢?
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开始操作。
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让这些材料工作起来的。
教师向学生揭示出“能量”的概念:这种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就叫做“能量”。(板书)
教师:任何物体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物体运动的视频。
(二)认识的各种能量的作用
出示课件:放风筝、热气球、踢足球、龙卷风、行驶的汽车的图片,让学生说这些物体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小结补充。
风筝升空的原理,主要是靠(风)的推力升扬于空中。风筝本身有重量,会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飞翔,是受空气的力量支撑向上,这种力量称为扬力。风筝在空中时,空气会分为上下流层,此时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风筝就上扬,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降低,把风筝吸扬上去,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才产生的
风是热气球飞行的唯一动力,热气球并非真的被“驾驶”,它是随风而行。但是,由于风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方向和速度,驾驶员可以根据飞行需要的方向选择适当的高度,热气球飘飞速度的快与慢,是由风速的快慢决定的,因为热气球本身并没有动力系统,飞行速度完全取决于风速。
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含有化学能,人吃了食物后,通过消化吸收,就给人类提供了能量,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就是这个道理。
在自然界中,当地面空气温度升高时,空气就会向上流动,取代上方的冷空气,与此同时,热气流空出的位置又会迅速被周围的冷空气占领,如此循环往复,冷热气流就会形成漩涡,形成龙卷风。
汽车的加装的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时,就给汽车提供了动力。
强调能量是看不见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能量。
提问:现在,我们这个教室里有能量吗?它们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老师的扩音器,电脑,电灯等等,它们都在工作,都有能量在作用。
出示课件:电灯、广播、电脑、电风扇的图片。
学以致用,完善学生对能量的认识,化抽象为形象。
从动手操作初步感受能量,到辨析生活中各种能量的存在,再到寻找身边的能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和感受更加丰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能量能让物体运动、工作起来,能量的大小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利用这样的“火箭”来进行研究。
1、教师拿出实验用的材料如皮筋,卫生纸的卷芯等,教师告诉学生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师演示:我们用这样的纸筒代替火箭发射器,把一根橡皮筋剪断,两端分别粘在纸筒上;橡皮筋 不能太紧,稍稍绷直就行了;我们还需要三根吸管,一根剪下3厘米,和另外两根并排扎在一起,短的放在中间。这就是火箭。
老师演示:火箭将橡皮筋拉伸后,然后把橡筋猛地一松,让火箭弹出去。
2、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火箭”射出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接着让学生大胆预测:橡筋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合作交流,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再全班交流。
?? 提问:怎样才能使橡筋能量变大?(引导学生:可以把橡筋拉长一些。)
提问:为了方便大家测量,还需要在吸管上做什么?(在吸管上标上刻度)
老师提醒:这是个对比实验,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变量,这里只能改变是什么?(通过橡筋拉得长、短来改变能量大小。)不能改变的是什么?火箭以及发射器都不能改变.
教师:为什么每个刻度可以发射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准确一些)
3、让学生自己制作的实验装置,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出三种情况下的“火箭”射出的距离远近,即第一次拉伸2厘米,第二次拉伸3厘米,第三次拉伸4厘米,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探究“火箭”射出的距离远近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学生到室外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小结:橡皮筋拉伸越长,箭射出的距离越远;橡皮筋拉伸越短,箭射出的距离越近。
这一结果仅凭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完全熟知,但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教学目的不是偏重结果,而是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问题,以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小组测量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从大家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橡筋拉得越长,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体运动是不是也这样呢?如风越大,风筝就飞得越高,太阳越大,热水器的水就越热……我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做个探究。
能量的形式各种各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下节课我们接着研究各种能量的作用。
?
课件20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扬州市宦桥小学 周怀斌
《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总起课。本课是学生们在小学阶段系统学习能量知识的开端。能量是抽象的,能量的这一属性使得小学生难以从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直接观察,故而,教材将此内容按排在在整套教材的最后来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现象中去发现能量、研究能量、认识能量。教材在此不追求学生掌握严格意义上的“能量”概念,不追求概念的严密和完整,只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具体的现象观察,认识各种各样能量,理解能量的客观存在和形式多样。
本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发现能量的存在。
第二部分,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 系。
第三部分,讨论我们生活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哪些作用。
一、教材分析:
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
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能设计方案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 运动的关系。
4、懂得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重点:知道能量的真实存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难点:理解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工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件准备:物体工作、运动的图片、视频,揭示能量的定义。
2、准备火箭制作的相关材料。四、教学准备:(一)导入新课 出示以下物品图片,让学生看看自己课桌上有没有。提问:这些身边最常见的学习用品,如何才能让它“工作”或运动起来
像这样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就叫做“能量”。(板书)
任何物体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一)提示课题:(二)认识的各种能量的作用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 动的提问:这些物体又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 风筝升空的原理,主要是靠(风)的推力升扬于空中
风是热气球飞行的唯一动力,热气球并非真的被“驾驶”,它是随风而行。
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含有化学能,人吃了食物后,通过消化吸收,就给人类提供了能量。

在自然界中,当地面空气温度升高时,空气就会向上流动,与此同时,热气流空出的位置又会迅速被周围的冷空气占领,如此循环往复,冷热气流就会形成漩涡,形成龙卷风。
汽车的加装的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时,就给汽车提供了动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寻找我们身边的能量小结: 太阳能可以发电、晒衣服,热能可以煮饭、烧水,电能可以使家用电器“工作”,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一句话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三)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出示制作火箭实验器材卫生纸芯
橡皮筋
剪刀
胶带纸
刻度尺
黑笔
吸管
1、把一根橡皮筋割断,两端分别粘在卫生纸卷芯开口处两边,橡皮筋稍稍绷紧,但不要太紧,制作成一个发射器。
2、从一根吸管上剪去3厘米,与另外两根吸管扎在一起,三根吸管并齐,短的一根放在中间。
3、与其中的一根长吸管上每隔1厘米标上一个记号,这就是“火箭”。
4、用火箭将橡皮筋拉伸后,然后把橡皮筋猛地一松,让火箭弹出去。教师演示制作火箭
发射器并演示发射过程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火箭”射出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师提出问题:橡皮筋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
让学生大胆预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合作交流,完善实验方案,然后再全班交流。设计方案验证预测: 测量出三种情况下的“火箭”射出的距离远近,即第一次拉伸1厘米,第二次拉伸2厘米,第三次拉伸3厘米,在三个弹力不同的高度上把“火箭”发射出去,并在每一个弹力高度上实验三次,记下“火箭”升空的高度,然后算出每个弹力高度上火箭射出距离的平均数,最后再去比较三个平均数的大小,就可以知道能量大小与弹射高度之间的关系。完善实验方案:实验记录表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从大家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橡筋拉得越长,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体运动是不是也这样呢?如风越大,风筝就飞得越高,太阳越大,热水器的水就越热……我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做个探究。
能量的形式各种各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下节课我们接着研究各种能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