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0分)
题号 1-10 11 12 13 总分
得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B.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C.创立了科举制 D.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郑国渠
3.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完善了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金瓶掣签制 D.君主立宪制
4.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6.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7.隋唐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治的诗句是
A.“回鹘衣装回鹘马” B.“车书本一家”
C. “和同为一家” D.“唐风洋溢奈良城”
8.世界上最早发行流通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时期
A. 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9.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二.材料解析题:
11.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谁创设的 (3分)
(2)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3分)
(3)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4分)
12. 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分)
13.材料一: 如右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3分)
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4分)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3分)
七年级历史综合练习(一)
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