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6-01 14:5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台州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试题
全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 题:李欠林 审题:冯彩贞
一、选择题(本题40小题,共40分)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易位,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2.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二倍体和四倍西瓜杂交获得的无籽西瓜是单倍体
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杂合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B.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C.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获得抗虫棉 D.普通青椒培育太空青椒
5.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Ⅲ、Ⅵ培育形成⑥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过程Ⅵ常用秋水仙素试剂处理④的幼苗,该试剂可
作用于细胞分裂的中期
C.由品种①直接形成⑤的过程须经过基因突变
D.由品种①和②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种⑥的最快途径是
I→V
6.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7.右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8.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8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
BB
Bb
bb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如果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愈伤组织会分化出根和茎叶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10.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浓度大于10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B.浓度大于0.001mg/L,都能促进胚芽鞘伸长
C.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为0.1~10mg/L
D.浓度为0.1mg/L时,两个实验偏差较大,在
做原始记录时该数据应舍弃
11. 下列几种蛋白质可能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A.胃蛋白酶 B.胰岛素
C.血红蛋白 D.呼吸酶
12.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  B.淋巴生成速率低
C.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13.下列有关调节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数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环境的稳态是多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内环境的稳态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4.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易化扩散,排出是主动转运 B.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转运
C.Na+流入是主动转运,排出是易化扩散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转运
1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
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的转换
C.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
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16.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
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β细胞,应
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7.激素是生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物质,人体内的调节机制使各种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对于下图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当从0oC环境中转入20oC环境时血液中
激素a的含量将会减少
B.激素b以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毛细血管进入
甲状腺细胞
C.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通过负反馈的调节,
激素a、b含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
D.激素a和激素b的靶细胞分别为垂体细胞和
甲状腺细胞
18.抑制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
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
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19.右图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极化状态时,钠离子浓度②比①高
B.去极化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①侧到②侧
C.复极化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②侧到①侧
D.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20.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A.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信息传递功能
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
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21.下图甲表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
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结合免疫知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⑦细胞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完成
C.图甲①~⑦细胞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图乙中,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
的抗体
22.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C.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的抗体 D.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2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导致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导致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接触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导致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接触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导致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24.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蛋白的参与
B.骨髓淋巴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C.一个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25.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所以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2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C.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D.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27.下图表示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式,其中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糖蛋白
C
垂体细胞
甲状腺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28.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人食用后,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 B.含有某些具有抗原特性的物质
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 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29.用某种致病的病原体对机体前后分别进行2次免疫,分别检测机体血清中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图分析错误的是
A.b点是这次实验的第2次免疫的时间点
B.该机体被免疫之前可能未接触过该种病原体
C.a、b两点发生的免疫反应过程是完全相同的
D.第1次免疫机体产生轻度病症,第2次免疫则不一定会产生病症
30.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细胞  
C.过敏反应一般都会破坏组织细胞 D.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31.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32.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
33.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中鱼个体数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34.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到c变化过程中,环境阻力逐渐增加
C.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X与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
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35.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 兔种群
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右图)。以下
叙述正确的是
A.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B.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第15年野兔种群数量达到最少
③ 。
④     。
(4)      。

台州六校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答案
生 物(理科) 2013年5月
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每空2分)
41、 (1) ① 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IAA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②  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或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
(2)① 抑制 , 酶 、② 促进   。
42、(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
(2) ① HhXTXt   , HHXTY或HhXTY 。 ②  1/36 。
43、(1)  A ,   K离子外流 , 高于 , 变大 。
(2)  突触小泡 , 突触后膜 ,  延长 。
44、(1) 显 , 隐 。(2) AaBB , aaBb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