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21:4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歌感情基调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鉴赏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二、课前预习
1、写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懂大意
三、课堂学习
课前诵读:《蜀相》《登岳阳楼》
(一)置身诗境
1、题目详解探诗境
解释题目初步判断诗歌可能具有的感彩
知人论世察诗境
联系创作背景初步探知作者情绪
3、反复诵读悟诗境
4、场景再现明诗境
请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全诗的情境,要做到看作者所看,想作者所想。
(二)缘景明情
1、合作探究:通过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征来分析作者情感。
2、学生课堂展示,互评,教师点评
3、 鉴赏方法总结:
实战演练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⑴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此诗作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课堂内容整合
1、知人论世
2、缘景明情
3、答题步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