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21: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进行比较。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拟行路难》(其四) 。
教学重点:
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杜甫《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出示教学目标
1、在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进行比较。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拟行路难》(其四) 。
诵读
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行路难》(其一)
情感
①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情感,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
李白:愁苦茫然、自信乐观
鲍照:愁郁、愤懑、无奈
②通过朗读体现鲍照的情感变化。
补充:《乐府解题》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表达技巧
①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技巧:比喻用典。
补充: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②学生自主分析《拟行路难》的表达技巧:比兴。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①出示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分析“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了解鲍照为人。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导致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②补充:左思《咏史》更好的理解时代背景。
③分析李白的时代背景:盛唐气象
总结
布置作业
《蜀相》与《书愤》中都提到了诸葛亮,但意图不同,请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比较异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