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学设计
一、 课题
《菩萨蛮》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出词中的景物描写的语句,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探究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找出对词中的景物描写的语句,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探究诗人在江南美景中作者盘旋郁结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法:
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情境设计 问题设计
情境一:播放视频《烟花三月》。江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不知让让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而又诗兴大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韦庄的《菩萨蛮》,看看他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江南。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了解大意。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针对诵读时出现的问题加以指正。)4.提问:读完课文,你觉得韦庄笔下的江南可以用原文中的哪个字来概括?(多媒体展示问题:文中的哪个字可以概括韦庄笔下的江南?)“好”字。二、深入文本,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问题1:1.提问:江南的“好”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中呢?请同学找出并朗诵出来。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问题2:2.韦庄用这简短的几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副江南春景图,谁能用自己的话再现这幅画面呢?(学生交流讨论,准备3分钟)设题意图: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一同感受魅力江南。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问题3:3.归结起来“江南好”有三方面的“好”,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哪三方面? 明确:“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问题4:4. 作者将江南描绘的美不胜收,他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明确:对江南的热爱、依恋之情。问题5:5.探讨: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的句子吗?明确: 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设题意图:学生回顾文本,品味探究。问题6:6.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 明确:(1)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的极度赞美和留恋之情。(2)因为中原战乱,作者被迫漂泊江南,有家难回的一种无奈。设题意图:结合文本,知人论世,深入把握作者盘旋郁结的情感,突破教学的难点。
七、小结: 词作开篇就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很含蓄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
八、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白居易也曾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试比较白词与韦庄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词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本单元赏析的总体要求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所以我先通过播放视频《烟花三月》把学生带入江南的美好氛围之中,然后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诵读使学生渐入诗境。然后通过问题让学生总体把握词中景的特点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体现景物特点的语句,再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词人所描绘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概括景物特点。然后缘景明情,总结美景之后体现的作者对江南热爱的情感。再通过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探讨作者在作品的主题。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发言也比较精彩。不足是收尾工作做的不够好,讲完整首词还剩下五六分钟的时间,学生觉得一节课学完便放松下来,对于我设计的对比阅读没有做认真的思考。
江南好
风景美
情趣美
人物美
情
赞美、眷恋
痛苦、无奈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