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21: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菩萨蛮》(其二) ——教学设计
导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学习韦庄的《菩萨蛮》,了解江南的魅力。
作者与作品及背景
韦庄,字端已,五代前蜀词人,今陕西西安人。时值黄巢起义,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后流落江南,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合;应当垆边人:酒家女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赏析诗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一句在整首诗里有何作用?
明确:
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
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好。
“人情同于怀士,游子莫不思乡”。观其所用“尽说”“只合”字样,若非游子之故乡已经有不能归返的苦衷,则异乡人又何敢尽皆以如此断然口吻来相劝留。
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
“春水碧于天”,从整体看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春一碧的天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
“画船听雨眠”,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江南春季多雨,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闲适自在,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卖酒者置酒瓮之所也,“似月”女郎面貌之光彩皎皎照人也。当此女郎卖酒之际,攘袖举手之间,其皓如霜雪之双腕的姿致撩人可以想见。江南有如此美女,则岂不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
“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1)好在景美:春水碧于天
好在生活美:画船听雨眠(3)好在人美: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从第三句到第六句都诉说着“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
为什么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未老莫还乡”多么平易的五个字,却又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着一“莫”字,表现了一种极深婉且沉痛的情意,更何况前面更用了“未老”两个字,人未老在外漂泊几年没关系,然而“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则终老之日仍势必要还乡。表面上是顺承上文,实际上是反扑,表明要还乡的意思。第八句“还乡须断肠”究竟是哪些事物使人竟至于断肠呢?于是隐约中遂使人感到必是故乡今日之事事物物皆足以使人断肠者矣。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自己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4.评价:端己的词,“似直而迂,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
迂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意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是词中最好的境界。
写作手法小结:正侧结合;白描;直抒胸臆的赋法
拓展:
1、比较鉴赏白居易的《忆江南》与韦庄的《菩萨蛮》之异同。
明确: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稚的语言匀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2、对比欣赏其他四首《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 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菩萨蛮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