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21: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教学目标】
把握本首词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塑造出来的深层次的艺术形象。
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已经带着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在解读词的内容之前唱给学生们听,再次感受这首词。播放《甄嬛传》插曲,再次感受。
引导大家集体背诵学过的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的唐五代词韦庄的《菩萨蛮》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风格秾艳华美),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
置身意境,引导学生分析词的内容及情感。
(一)、学生讨论分析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呈现图片)
(早晨醒来)画眉有深有浅,“额黄”有明有暗;耳边的乱发披在雪白的脸上。
把握意象:小山(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金(唐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鬓云、香腮。
主要呈现女主人公(少妇)初起床时的情态,以面部的特写镜头,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以视觉嗅觉结合的描写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前一句写女子的隔夜残妆,后一句是鬓发散乱还未整理的情状。合起来描绘出一幅懒起娇慵的女性面貌。
明确:本词塑造艺术形象为闺中女子(闺中少妇)形象。(学生总结板书呈现)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懒的起床,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那般慢吞吞意迟迟。
此两句开始写女子下床后的活动,化妆时迷人的风情。意象“蛾眉”:古诗词中经典的描写美女的意象。“懒”“弄”“迟”三字传神,借女子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呈现主人公之慵懒和百无聊赖,也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女子无精打采之神情,也让我们看出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趣。
问:为何女主人公对让自己变美的梳妆打扮没有兴趣?
设想:女主人公的心上人不在身边,打扮的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孤身一人的现状呈现出来。前文中一个“弄”字便含着无聊至极而借弄妆消遣的意味。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把花插在头上。
接着写女子下床后的活动,梳妆过程中簪花之态。此两句化用唐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句,用典手法说的是人面与桃花一样美丽。两句镜中桃花与人面交相辉映,不但写出女子对镜簪花的动作,更衬托出女子姿容艳丽,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其容貌美丽,自怜其盛年独处。真是让人感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啊!“孤独之感”逐步呈现。(图片呈现)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呈现图片)
罗襦上有一双双新帖绣上去的鹧鸪图。
把握意象:罗襦(丝绸短袄)、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鸟)。
写女子梳妆结束后穿衣的情态。在中国,比目鱼,鹧鸪鸟成双成对,代表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代表找到理想的对象,理想的归宿。这里借成双的鹧鸪鸟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无人赏爱的寂寞心情。容貌的娇媚,衣服之华美无不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和空虚。
明确情感:本词写闺中女子孤独、寂寞的心情,暗示独守空闺的凄苦。(学生总结板书呈现)
(二)、全词内容概括:(学生总结课件呈现)
写一个美丽女子,在闺房中,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样一个过程。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女主人公梳妆打扮的过程。
人物形象:闺中贵妇(少妇)。
思想情感:孤独、寂寞之感,独守空闺的凄苦。
欣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三、结合作者深入内容,解读深层次人物形象及情感。
1、问:结合作者以及我们解读过的诗词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古诗词中诗人或词人往往借助描写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物来呈现自己),我们是不是还能解读出一个人物形象?
答:深层形象:作者本人。(学生总结板书呈现)
2、问:词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导:回顾上节课介绍的作者温庭筠的相关知识。温庭筠恃才不羁,又好讽刺权贵,多犯忌讳,因得罪宰相令狐绹,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身不得志。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绹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绹,致终生不被重用 。(课件呈现)
答:作者的人生及境遇能帮助我们解读出他的情感,词中女子因无人赏爱而懒得梳妆打扮,闺中孤独,与作者不被重用,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身不得志的状况是一样一样的。所以这情感自然就有了怀才不遇之感。
引导:通过词中有些意象及词句也能得出作者的情感。
蛾眉:诗经,一个女子的眉毛是弯曲很美丽的。屈原在“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中,就直接用“蛾眉”来代指美丽的女子,当然也喻指才德品行的美好。这首中作者自然也有这样的寄托之意。“画眉”更是说一个女子有要好和爱美的情感。“画娥眉”也就代表一个有才学、有意志、有理想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才能意志的珍重爱惜,一份爱美要好的心情。虽说是“懒起”,并“梳洗迟”,但毕竟是画了。这就是珍重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并没有因为没人欣赏就堕落,就败坏,就放弃自己。这呈现出来的就是作者品行上的操守。
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君臣关系与夫妻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君臣关系也是如此。作为臣子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甚至被赐死。所以很多男子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作者就像这位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悦己者”一样,没有找到一个“知己者”,所以作者这里借写女子,实际正是写他仕宦上的不得意,是写一个才智之士不被重用的一种感慨和悲哀。
总结概括:(板书呈现)
人物形象:作者本人
思想情感: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却并不因此而堕落败坏的操守。
四、课堂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同时,也呈现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感慨,和虽不得志确也不甘堕落的高尚节操。
板书设计:
(
人物形象:闺中贵妇(少妇)。
思想情感:孤独、寂寞之感,独守空闺的凄苦
)
(
菩萨蛮(温庭筠)
) (
人物形象:作者本人
思想情感: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却并不因此而堕落败坏的操守。
)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