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咏史怀古诗之怀己伤人
教学目标:
1、借《蜀相》探究咏史怀古诗(怀己伤人)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培养鉴赏咏史怀古诗(怀己伤人)的能力
迁移训练:用课堂总结方法鉴赏课外咏史怀古诗(怀己伤人)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咏史怀古诗(怀己伤人)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余秋雨先生曾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咏史怀古诗----《蜀相》,他的作者是诗圣杜甫。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1、借《蜀相》探究咏史怀古诗(怀己伤人)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培养鉴赏咏史怀古诗(怀己伤人)的能力
3、迁移训练:用课堂总结方法鉴赏课文咏史怀古诗(怀己伤人)
三、齐读,整体感知
讨论“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好”的读音
明确:根据律诗中间两联对偶的特点从形式上进行确定读三声。
再读,思考:本文所怀之古是什么?
明确:所怀之古是古人:诸葛亮
3、请同学介绍诸葛亮,教师明确。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之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本诗所怀之古人是诸葛亮,诗人集中写诸葛亮的诗句是哪些?其他写什么?
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诸葛亮,而是从丞相祠堂入手。直接写诸葛亮是三四联,一二联写丞相祠堂所在位置和环境。
四、研习课文,探究情感
1、齐读首联和颔联,思考:丞相祠堂的环境如何
“何处寻”的“寻”耐人寻味,有何深意?
明确:本联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祠堂所在位置,“寻”饱含杜甫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因心思其人,所以才急切寻访其庙。
柏树的特点是高大挺拔,生命长久,且常年不凋,因而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给人伟岸、葱郁、苍劲、朴质之感。“柏森森”,是说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总体写出了环境的幽静、肃穆、庄严。
“ 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满园碧草萋萋,黄鹂鸣唱婉转,整个景物确实给人赏心悦目,清幽之感。你认同吗?
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在诗人的眼中、心中,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英雄长眠之地无人瞻仰,绿给谁看?唱给谁听?这里很少人来,遗迹荒落,更是烘托出人的感伤情怀。“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彩”。
2、齐读颈联和尾联,请概括出诸葛亮在诗人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诸葛亮的形象特点:雄才大略;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功业为就
3、“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全诗的主旨句,蕴含的情感是什么?
引导:谁因为什么使英雄泪满襟
明确: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和对他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之情。
探究:本诗的情感仅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和他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
分析:
一千多年来,这两句诗引得无数的仁人志士潸然泪下。据说,宋朝的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念的就是这两句诗,接着大呼三声“过河”才离开人世。难道宗泽老将临终前还在为诸葛亮感到遗憾吗?
非也!这两句诗引起了他们情感的共鸣,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诗中的“英雄”指的的是什么?指宗泽?指全天下所有和诸葛亮一样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当然也包含杜甫自己。
此处补充对杜甫进行介绍。
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很深的。他一生的愿望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希望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但这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在任何境遇下都不曾改变(困守长安的十年,安史之乱爆发的动荡岁月他把家安在自己不顾战乱追随肃宗)。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急转的时期,安史之乱造成之后百年大动荡,国家屡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因此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爱国诗人,但杜甫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在作诗嗟叹“国将不国”,更是立下雄心壮志,为复兴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曾说“济时敢爱死”,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所不惜,始终心系国家,心忧天下,忧国忧民一直是他诗歌的主线,这也是杜甫 的宿命,只可惜寂寞壮心惊!
所以当杜甫漫步武侯祠堂,想到其一生,(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辅佐刘禅竭尽忠心,最后超劳过度,病死在五丈原的军中,只有54岁),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慨不已,再想自己,连君臣鱼水相得的诸葛亮尚且功业未就,更别说杜甫,连施展才华的机会都没有,不禁百感交集,心潮起伏。
杜甫被人尊称为诗圣,何为圣人?才德全尽谓之圣。后人对杜甫的评价,更多从道德和修养来评价,这个评价在诗界是至高无上的。杜甫的这一思想,巨大的爱国热情,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读杜甫的诗,想到他晚年凄凉的场景,会有心痛的感觉。
明确本诗情感(一方面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感叹、敬仰之情,另一方面抒发了诗人功业未就的感慨。),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探究这类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一)结合以下问题思考
1、诗人仅仅是为了怀古吗?
2、所借之古有何特点?
3、探究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从哪里入手?
(二)明确其特点
1、诗人仅仅是为了怀古吗?
借古抒怀,怀人伤己
2、所借之古有何特点?
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形似性
3、探究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从哪里入手?
分析笔下所借之古:古人形象(或古迹特点)
总结: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形似性,作者的触发点在古人,而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伤己)
六、总结:咏史怀古诗之怀人伤己的阅读鉴赏方法
1、分析所借之古人形象特点
2、知人论世
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同之处
体悟情感
七、迁移训练
贾 生①
唐·李商隐
宣室②求贤访逐臣③,贾生才调④更无伦。
可怜⑤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⑥问鬼神。
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注解: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③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④才调:才华气格。⑤ 可怜:可惜,可叹。⑥苍生:百姓。
补充注解: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
作业 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