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5 21: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母 鸡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出变化原因。
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4.能通过与《猫》进行对比,感受老舍先生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笔下的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通过与《猫》进行对比,感受老舍先生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需要会认的生字字形和音节都不易识记,需着重强调。双音节词“疙瘩”,前一个字“疙”注意方言错误,后一个字“瘩”读轻声。“侮”字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海”进行自主识记,尤其要强调读三声,不要以口语化误导。“啄”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识记,将右半部分中间的点当作一粒大米,即小鸡“啄”食。“伏”字可以根据字义进行识记,像一只狗(犬)趴在人的脚边,本义为“趴,脸向下,体前屈”。“聋”“哼”“啼”“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识记。引导学生注意“啄”是翘舌音,“聋”和“哼”为后鼻音。多音字“恶”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识记,“可恶”的“恶”是“讨厌”的意思,应该读wù,同时识记另外两个读音。强调“侮、恶”是整体认读音节。
本课的会写字,指导书写时可以归类呈现。
第一类,左右结构。“讨、坝、绩、咕、汤、掘、伏、啼”要写得左窄右宽。“孵”字左右同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尤其要注意“孵”字左半部分笔顺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
第二类,上下结构。“忠、毒、警、歪”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尤其注意“警”字上半部分的“敬”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的“言”第一横最长,并写在横中线上,把上面的“敬”稳稳托住。
第三类,半包围结构。“厌”字笔画较少,要把笔画舒展开。“戒”字易写错,左下方为横、撇、竖,不要写成两竖。
文中“欺侮、警戒”可以运用找近义词“欺负、警觉”进行理解;“田坝”可结合图片进行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可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或者运用查词典的方式进行理解。另外,文中出现的“一撮儿毛”“一点儿”等带有儿化音的词和具有老北京特色的词语“顶尖锐,顶凄惨”可以根据作者老舍的背景进行理解。
朗读指导
课文结构清晰,作者对母鸡的前后态度对比明显,语言生动形象,适合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母鸡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第1~3自然段可以抓住“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狠狠地”“发了狂”等词语,通过朗读感受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第5~8自然段要读好每一件小事,从中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要读出情感的变化,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第9自然段升华情感,要读得慢一些,赋予感情,感受母爱。
阅读理解
在初步把握文章内容时,可以先运用资料袋中老舍先生的简介引入,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借助课后练习“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梳理课文脉络,通过互动交流明确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并细致描写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
在理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例如,在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时,抓住“我一向讨厌母鸡”这句话进行体会,总结母鸡令人讨厌的三点原因,然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在感受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时,也可以抓住第9自然段的中心句,结合课后第二题,感受作者是怎样来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第6自然段通过母鸡对大公鸡前后态度的对比,体会母鸡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第7自然段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父母对自己的教导,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第8自然段抓住两个“顶”字,感受母鸡的负责、辛苦。
最后引导学生将课文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与开篇“我一向讨厌母鸡”进行对比朗读,抓住“不敢”体会作者对母鸡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赞美。
在突破教学难点,比较同一作家表达上的异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表格,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在结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异同。
积累运用
本篇课文在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上都非常有特点,值得学生深入学习,强烈突出的对比手法对学生来说也十分值得借鉴。同时,在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中,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感受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描写的真实、情感的鲜明。引导学生将这些写作手法和表达方法积累下来,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搜集与作者相关的小故事。
3.搜集课外文章: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
学生准备:了解母鸡,有条件的可以到乡村观察母鸡,也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认识母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2个生字,理解“细声细气、警戒、欺侮、如怨如诉”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能说清变化原因。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4.通过部分结构,初步感知与《猫》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谜语板画,激趣导入
1.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它就藏在这个谜语里,快来猜猜吧!
课件出示 
一物不大两头翘,只有肚子没有腰。
半斗粗粮半斗菜,换来一斗白元宵。
(猜一动物)
2.老师把母鸡请到黑板上来。(简笔画母鸡)
3.交流对母鸡的认识:
提问:同学们对于母鸡的印象怎么样?喜欢还是讨厌?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喜欢母鸡,因为它性格温顺,能下蛋。
预设2:讨厌母鸡,因为它每次下完蛋都会咯咯咯地叫个不停,太吵了。
4.引入课题:同学们眼中的母鸡多种多样,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又会如何写母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母鸡》。(板书课题。)
5.回顾作者。
课件出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交流对母鸡的认知,丰富学生对母鸡的认识,为理解作者态度变化进行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初识母鸡
活动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学习任务。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标注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组内展示朗读,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开火车读,指读,齐读。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疙瘩 欺侮 可恶 聋人 啄一啄 伏地 哼声 啼叫 凄惨
讨厌 理由 心事 反抗 忠厚 毒手 成绩 警戒 预备 汤圆
(3)师生共同指正:注意读准翘舌音“啄”“忠”。“疙瘩”中的“瘩”读轻声。
(4)强调多音字:“恶”在这里读“wù”,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è”和“ě”,组词分别为“凶恶”“恶心”。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提示学生“欺侮、警戒”可以运用找近义词“欺负、警觉”的方式进行理解;“田坝”可结合图片进行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或者运用查词典的方式进行理解。
课件出示 
细声细气: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动作或声音)。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出示课后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生字书写要领。
重点点拨:
(1)“孵”左右结构,左边是“卵”,笔顺是“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右边的部分是“爫+子”。
(2)“戒”字注意左下方为横、撇、竖,不要写成两竖。
活动2再读课文,初识母鸡特点
1.出示阅读要求:
快速、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读书,作批注,圈画出相关句子,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3)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你能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简单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老舍先生原本一向讨厌母鸡,但从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后就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小结: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敢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提问: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预设1: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预设2: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5~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5.学习过渡段:第4自然段到底属于讨厌的部分还是不敢讨厌的部分?用一句话,把讨厌母鸡和不敢讨厌母鸡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
根据交流出示句子: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指名读,体会这句话在上下文中的过渡作用,确定第4自然段也属于不敢讨厌母鸡这部分中的。
设计意图 简单高效地解决生字词,抓住过渡段通过交流明确课文脉络,为分析课文留出更多时间。整体感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学习课文前,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板块三 品读课文,感受“讨厌”
1.过渡:通过对《猫》一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老舍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那母鸡到底犯了什么错,让老舍这么讨厌它呢?
2.布置学习内容: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个具体事例体现出来的?在第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观点。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母鸡。
3.抓住关键词汇报交流,概括母鸡特点。
课件出示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1)抓住“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语,多媒体播放母鸡平时的叫声,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无病呻吟。(板书:无病呻吟。)
课件出示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2)抓住“忠厚”“趁其不备”“狠狠”等词,通过“不反抗”和“欺侮”体会对比手法,概括:欺软怕硬、暗箭伤人。(板书:欺软怕硬 暗箭伤人。)
课件出示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3)抓住“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等词语,体会夸张手法,引导学生概括:喜欢炫耀。(板书:喜欢炫耀。)
4.指导朗读,读出母鸡的令人讨厌。圈出的关键词适当加重语气,将动词读得稍微重一点,把感情读出来。引读: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你听……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你看……这是一只喜欢炫耀的母鸡,你听……
设计意图 通过运用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在小组中进行充分交流,拓宽思路,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板块四 总结内容,埋下伏笔
1.过渡:通过对前3个自然段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作者讨厌母鸡的三个原因,分别是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喜欢炫耀。(指板书引导学生一起说,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提问:作者第一句话就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先写讨厌母鸡,再具体写讨厌的三个方面,这是什么结构?
预设:总分结构。
追问: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中也看到过这样的结构?
(《猫》。)
3.小结铺垫:你看,两篇课文之间存在联系,同一个作家在写关于小动物的文章时,喜欢用同样的结构。除了结构之外,这两篇文章之间还存在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4.作业:
(1)完成好词好句本。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同一作家在不同文章中在表达上的异同,如果把难点都放在分析课文之后,对学生来说不易突破。所以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梳理,让学生首先明确,两篇课文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掘、伏”等3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作者背景理解“紧叫、顶尖锐、顶凄惨”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进一步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活动1复习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检查识记情况。
课件出示 
疙瘩 欺侮 可恶 聋人 啄一啄 伏地 哼声 啼叫 凄惨
讨厌 理由 心事 反抗 忠厚 毒手 成绩 警戒 预备 汤圆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老舍先生原本一向讨厌母鸡,但从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后就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活动2质疑激趣,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1~3自然段,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喜欢炫耀
2.带着讨厌的语气再来读读这三个词语。
3.过渡:这可真是一只令人讨厌的母鸡,不但你们讨厌它,作者老舍更加讨厌它。可是,作者后来为什么就不敢再讨厌了呢?
4.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老舍爷爷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前引导学生先回顾旧知,既检查了上节课所学内容,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举两得。
板块二 品读课文,感受“喜爱”
活动1自主探究,寻找中心句
1.提问: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齐读两遍。
课件出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活动2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在空白处作简单批注。
2.学生自主读书,圈画关键字词。
3.小组交流:同学们圈画完后,相信你们都有很多想法,请你们在组内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母鸡。
4.汇报学习成果。
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引导学生尽量表达完整。
(1)体会“负责”。
课件出示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①抓住关键词,“一只”“一声”表示数量极少,“立刻警戒”表示母鸡极为敏感,甚至有点儿反应过度,两者形成巨大反差,说明母鸡的勇敢以及对子女的高度负责。
②抓住动词,体会伟大形象。“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连续几个动作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爱孩子胜过一切的母鸡形象。
③想象说话: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可能在说什么?
④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充分感受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相机板书:负责。)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读出母鸡的负责。
⑤小结引读:母鸡为保护小鸡,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并且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因为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体会“慈爱”。
课件出示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①抓动作,体会慈爱。从“发现”到“咕咕地紧叫”,到“啄一啄”,再到“马上便放下”,最后到“让它的儿女吃”,一连串的动作行为,把母鸡一心想着孩子的形象和品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换词练习,感受慈爱。“紧叫”是什么意思?能给它换一个词语吗?从“紧叫”中感受母鸡想把所有好的、珍贵的都给自己的孩子,体会表达的生动。(相机板书:慈爱。)
③抓对比,感悟慈爱。母鸡与小鸡雏对比:在母鸡的精心呵护下,小鸡雏都变成了什么样?而母鸡自己呢?“圆圆地下垂”“消瘦了许多”形成鲜明的对比,母爱的伟大就在这对比中熠熠生辉,感人肺腑。母鸡对大公鸡态度的前后对比:为什么敢反抗大公鸡?为了自己的小鸡雏能够吃饱。同时体会母鸡的“勇敢”。
④指导朗读。放慢语速,重读关键词,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辛苦”。
课件出示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①抓动作。通过母鸡和小鸡雏的动作,感受母鸡每天教导小鸡雏的辛苦。引导学生亲身体会“半蹲”,教师范读这一自然段,询问学生感受。追问:为什么不站起来?为什么不坐一会儿?进一步感受母鸡的辛苦。母鸡就是这样半蹲着,10分钟,20分钟,1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整个夜晚,它的腿麻了,它的翅膀酸了,但它仍然像雕塑一样半蹲着,为的就是它的孩子能够得一点温暖。
②抓关键词“多少次”。你认为是多少次?为什么要教这么多次?为什么不放弃?在辛苦中体会负责和慈爱。
③指导朗读,重读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书写“掘”,注意右下“出”字的笔顺。
(4)体会“勇敢”。
课件出示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①理解“顶”的意思。(很、十分。)所以“顶好”就是“很好”,这是北京的方言。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从两个“顶”体会到什么?(很悲惨。)为什么要叫得这么悲惨呢?
预设:吓走危险的事物,惊醒主人……
②抓修辞和关联词。“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这句话运用夸张手法,说明母鸡叫声极大、极悲惨,母鸡不怕黄鼠狼伤害自己,尽最大努力保护孩子。
③指导朗读,重读两个“顶”和关联词“无论……都……”,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母鸡的表现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老舍先生,所以他“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就是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细细品读文本、积极动脑思考,来感受母鸡的形象。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注意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板块三 升华主题,深化母爱
1.对比“不敢再讨厌”和“不再讨厌”。
课件出示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我不再讨厌母鸡了。
预设:
从一个“敢”字,感受到作者对母鸡不仅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和赞美,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此时,你觉得老舍只是在赞美母鸡吗?读了这几句话,你还想到了谁?
预设:
不是,他在赞美全天下的母亲。
3.提到母亲,说到母爱,你会想到什么?
4.小结:说得真让人感动!是啊,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带着对母爱的崇敬再读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 抓住中心句“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使学生深化对母爱的理解,实现课内外迁移。
板块四 对比阅读,体会写法
1.过渡:老舍先生是一位非常喜欢动物的作家,他一生写过许多篇关于动物的文章,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猫》和《母鸡》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小组交流,填写表格:
异同 课题    结构 语言表达 情感表达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猫》 条理清晰,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两部分,前面部分用的笔墨较多。 都用口语化的语言,勾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的描写,突出动物形象。 “明贬实褒”地写出了对猫的喜爱。 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 通篇在写猫的可爱,视猫为孩童,表达由衷的喜爱之情。
《母鸡》 写了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着重写的是后面部分。 先抑后扬,前后对比,通过态度变化表现了对母鸡先讨厌,后喜爱、赞美的情感变化。 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前后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美。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难点上进行合作学习,恰如其分。以小组交流方式填写表格,并给出具体对比项目,降低对比学习难度,从而突破难点。
板块五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活动1拓展延伸
出示一首小诗,教师配乐朗读,结束全课的学习。
母亲是避风的港湾
母亲是黑暗中的火炬
母亲是照亮人生的路灯
母爱是一种伟大的爱
母爱是一种神奇的爱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爱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送一首小诗给母亲
感恩母爱
回报母爱
让我们的母亲永远幸福、安康!
活动2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制作动物卡片,画一画母鸡(注意神态、动作),并配上与之相关的文字。
3.推荐阅读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
设计意图 运用制作动物卡片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课内到课外,将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恰当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去,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母 鸡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母鸡的负责 母鸡的慈爱 母鸡的勇敢 母鸡的辛苦
第(  )自然段 第(  )句话。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活动建议
1.自由朗读第5~8自然段,在书上找出能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句子,填写表格。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圈出来并填写在表格中。
3.读一读填写的词语,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感?简单记录在表格“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一栏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再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母 鸡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dú   B.zhōnɡ   C.wāi   D.tānɡ   E.bà 坝(  ) 毒(  )  忠(  )  歪(  )  汤(  ) 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讨厌  忠厚  警戒  消瘦  凄惨  慈爱 (1)爷爷为人(  ),邻居们都很信任他。 (2)最近一直下雨,江里发了大水,洪峰一度逼近(  )线。
内容感知   本文通过点滴的小事,表现作者对________看法的变化,赞颂了_______的伟大,母鸡之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________。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母爱的名言。
阅读质疑 1.老舍先生为什么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