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他,17岁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21岁高中状元。
他,31岁丧妻之后一直未再续娶,孤居三十年。
江上赠李龟年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晚年诗歌以禅入诗,世称“诗佛”。有《王右丞集》
王维
解题
积雨,指连日阴雨,点出创作时的天气。
辋川庄,王维晚年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点明了创作的地点。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涵咏诵读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生;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村夫野老,与世无争无人猜忌;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1.提问: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迟”字用得最好,在诗中是“迟缓”之意。 ②久雨不停。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 ③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思考探究
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写景极活现,为万古不磨之句”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
阴
夏
木
啭
黄
鹂
答: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声音。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
2. 提问: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手法?
(1)色彩对比: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
(2)视觉听觉相结合: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
(3)层次感、立体感强: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和谐,极具层次感。
(4)寓情于景 :白鹭飞行,黄鹂鸣啭,树林茂密,描绘一幅积雨天气后画意盎然的辋川山野优美之景,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悠悠然耽于山水之乐,充满了闲情逸致。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
下
清
斋
折
露
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松树之下,静观木槿朝开暮落,感悟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修身养性。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厌倦尘世喧嚣,回归自然,回归原始的真我,喜欢过着避世的幽居生活的情怀。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
思考:研读颈联,具体说说诗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提问:“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表达作者什么愿望,体现他什么心境
用典 :化用典故而不着痕迹。
争席罢:《庄子 杂篇 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海鸥”句:《列子 黄帝篇》载,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优美的自然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主旨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参考答案:
芙蓉花在寂静无人的山涧中自开自落,结束自己的美丽行程,这正寄托了诗人的寂寞之意和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