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0: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一、读懂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诗歌语言不仅要有准确、精炼、生动等特点,而且还要具有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和音乐性的特点。
【学习目标1】
读懂诗歌语言的跳跃性,进一步读懂诗意。
▲诗歌语言跳跃性主要是指文字的省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任务:疏通语句,读懂跳跃性,进一步读懂文意。
【品文入微1】
结合省去的内容,展开想象,品读诗歌的文意。
全班齐读诗歌。
【自我提升1】
如何读懂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1.关注文字的省略。
2.始终关注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心中时刻牢记诗歌处处指向主要对象。主要对象可能省略。
二、鉴赏描写音乐的角度、手法
此文是描写音乐的典范!究其原因之一,便是多角度描写音乐,多手法描写音乐。
【学习目标2】
学习描写音乐的角度和手法,并能区分手法对应的描写角度。
▲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坐标点都是主要描写对象。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任务:区分描写对象,确定描写角度,并分清正面和侧面描写中的描写音乐的手法。
【品文入微2】
结合描写角度,进行想象,感知音乐的特点、效果、感染力,品读诗歌的文意。
全班齐读诗歌。
【自我提升2】
如何确定描写角度?
1.主要描写对象:箜篌声(音乐)。
2.正面描写:演奏者、演奏时间、地点;以声摹声、比喻、通感。
3.侧面描写:物的状态、细节描写(人或物的行为、人的心理感受)、环境氛围。
4.正面描写重在描写音乐的特点,侧面描写既可以写音乐具有感染力,音乐的效果,也可以写音乐的特点。
5.两个描写角度都可以突出弹奏者技艺高超和听者的品音入微。
三、透过音乐色调体悟诗歌情感内核
诗言志。或许一首纯粹描写音乐的诗歌是不存在的。
【学习目标3】
透过音乐色调体悟诗歌情感内核。
▲音乐的色调或喜或悲,知人论世,诗歌的情感基调便是或喜或悲。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阅读任务:感知音乐的色调,知人论世,进一步体悟诗歌的情感基调。
音乐的特点具有变化性:哀愁—清脆—和缓—惨淡—清丽—冷寒—凄冷—冷寒
音乐整体色调为:清冷愁苦
诗歌似乎也和乐曲一样律动着情感的轨迹,虽有短暂的欢快,整体上却具有一种悲伤清冷的色彩。
【知人论世】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侍郎,不久辞官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品文入微3】
知人论世,通过音乐的色调,体悟诗歌的情感基调,探触诗歌情感内核,品读诗歌的文意。
全班齐读诗歌。
【自我提升3】
如何感知音乐的色调?
1.抓住表情感的关键词和意象,感知音乐的情感轨迹和诗歌的情感轨迹。如:“啼、愁、碎、泣、冷、破、雨、湿、寒”等词语写出了音乐的悲伤清冷、愁苦哀怨。
2.知人论世,思考音乐色调的暗示性。
四、比较深化、以一当十
1.白居易《琵琶行》
阅读任务:探究音乐色调与情感内核的关系。
【点拨】
音乐特点具有变化性:欢快舒畅—幽咽低沉—滞涩停顿—激越尖厉
音乐整体色调为:悲伤愤懑
诗歌似乎也着有了悲伤愤懑的情感!
诗歌中谁在抒发悲伤愤懑的情感呢?
琵琶女—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知人论世】
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唐先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2.听流人 水调子②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 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②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这首诗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做简要赏析。
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乐音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 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彭湃,不能自已,拨断了琴弦。)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