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0张PPT)
李 白
梦游天姥(mǔ):梦中游览天姥山。 吟:本是“吟咏”,后作为一种诗体名称。 留别:留诗赠别。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李白怀着“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离开京城,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745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作 品 背 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 “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
yíng
shàn
lù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jì
mǔ
检查预习(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确、实在
拔,超出 压倒
凭借
或许
向东南,作状语
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颤栗;使……惊
用作动词,下雨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名词作动词 弹奏
向东,作状语
舒展
原来
低头;名作动 侍奉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天姥仙山----拨云尖
天姥入梦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天姥龙潭
镜湖风光
美丽镜湖
镜湖扬波
古驿道
世外桃源
千岩万转
千姿百态
天姥连天
迷花倚石
流连忘返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岩泉龙吟
白雪皑皑
天姥银华
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斜。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电闪雷鸣,山峦崩塌。
翻 译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
整 体 感 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齐读第一段
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
山?有何作用?
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
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
山?有何作用?
明确:五岳、赤城、天台。
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
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第一段写入梦缘由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半壁见海日
壮美
栗深林兮惊层巅
阴森恐怖
列缺霹雳
金银台
辉煌绚丽
神奇壮美
梦中仙境
梦醒了
!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山中恐怖
梦游之旅
夜晚仙府欢乐
【说梦、赏梦】
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
(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
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白昼山中
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
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
●特点:
昏暗诡谲、阴森恐怖。
●作用:
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问题五: “熊咆龙吟……生烟”一段, 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
【学案6】
夜晚仙府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月夜剡溪
白昼山中
夜晚仙府
恬静幽美
壮观雄奇
惊悚震撼
盛大欢乐
梦游之旅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景
境
情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傍晚山中
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明确:“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痛苦惆怅.
周公解梦
【解梦】——分析梦境的情感由来
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你认为,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
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
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 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 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 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 供己 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 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 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 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 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是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 酷 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 却无法与他们合拍,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 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小 结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与不满,对自由的追求。为醒后的透悟、厌弃、消极、隐逸做铺垫。
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
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2.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1.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11)
齐读第三段
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神仙世界,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①这是作者不满现实、蔑视权贵、坚持自我、捍
卫尊严的反抗性格和高贵品格的表现。
②这也是一种自我放纵、自我麻醉的消极思想。
③在黑暗、污浊的现实中,作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韬略,实现抱负,只能消极反抗。
●问题七:怎么看作者的及时行乐隐逸避世思想 (8)
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积极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题,显示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对人生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的消极面。
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
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傲视权贵,追求自由。
局限性
进步性
齐读全篇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理清背诵思路
三个部分:说“梦前情由”,写“梦中情景”,抒“梦后情怀”
梦前情由:
梦中情景:
梦后情怀:
海客、越人的谈话,引起神往,成了“梦前情由” 。
“入梦” , “出梦” 。
跌回现实,失落、怅惘,及时行乐、向往隐逸。
飞天、登山、流连、遇仙,
“梦中”,
●结构井然,层次分明。
1
天生我才,敢教国忠研墨,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
梦入洞天,欣见日月耀金,虎鸾伴驾,云君请出乐为仙。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偶得
横批:浪漫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