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0: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边读边品,学会有条理地赏析梦境所展示的画面;
2、把握主旨,感受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听读,注意:
1、感受梦游的历程;
2、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②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③揭示全诗主旨的两句诗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梦之境
梦之由
梦之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品第二段,赏画面
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划分的依据, 除去段末写梦醒的四句,本段可分成以下几幅图画:
①月夜剡溪图②黎明登山图③山中夜景图④洞中仙境图
2、仿照示例,赏析画面意境
示例:
这是一幅清幽雅致的月夜剡溪图。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雅,诗人的心情也是轻松愉悦的。
自己先独立思考写作,然后小组内交流
这是一幅雄奇壮观的黎明登山图.
诗人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看到红日从东海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鸣。诗人的心情喜悦、豪迈,梦境一步步展开,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
这是一幅迷离恍惚、奇幻多姿的山中夜景图。
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
色彩昏暗恍惚,声响惊天动地,渲染出紧张的氛围,为下文仙境的出现蓄势。
这是一幅壮丽辉煌、热闹欢乐的洞中仙境图。
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达到了最高点,诗人喜悦的心情也到了极点。
总结技巧,感知诗风
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浪漫主义诗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咯血,吐出的是血痂。
李商隐咯血,应该用白色的绢接着,洇开的是意象。
而李白咯血,逆风也会腥膻十万里。
感知诗风
背景介绍
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广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只不过是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于是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留别”诗,一吐胸中块垒!
自由诵读第三段,思考:面对惨淡的现实,诗人屈从折服了吗?用文中原句回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品第三段,悟主旨
小结
李白正是因为有了以诗文纵横天下的浪漫之气,有了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耿介骨气,有了平交王侯、藐视权贵的傲然之气,而成为了盛唐气象的形象代言人,成为了诗歌史上一个不老的神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
1、背诵全诗;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浦途中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 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