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
1、能够从题材特征判断是否属于羁旅思乡诗。
2、把握羁旅思乡诗歌的几种主要内容情感。
3、把握羁旅思乡诗常用的的表达技巧,能够鉴赏羁旅思乡诗。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
背 景 材 料
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流露出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的诗。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
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
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以乐景写哀情(思乡)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急风
高天
哀猿
清渚
白沙
回鸟
萧萧落木
滚滚长江
凄凉渺小哀伤
冷清
孤独
生命短暂、韶光易逝
结论:
借景抒情,诗人借萧瑟凄凉、雄浑阔大的秋景,抒发内心的悲伤之情。
萧瑟凄凉、雄浑阔大之景
悲伤之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艰难
潦倒
停酒
地远
时惨
长久客居
年暮垂老体弱
更显孤独
时世和自身处境难失意、衰颓
愁上加愁
境遇悲惨
直抒胸臆
结论:后两联运用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内心浓重、郁结的悲痛。
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
客船、车马、孤帆、驿道、孤舟、长亭、天涯、砧声、油灯、家书、节日、书信、酒、晚钟
杜鹃、鸿雁、哀猿 、浮萍、飞蓬等。
羁旅思乡诗中常见的意象
重要意象解释: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
在古典诗词中,一些特殊意象往往可以寄托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比如大雁、折柳、月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旧历九月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的传统)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亲友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对面落笔
除夜宿石头驿
[ 唐 ]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
①羁旅愁思, 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②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旅夜书怀》、《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征人怨》。
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对比、借情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羁旅思乡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代: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直抒胸臆
对比
虚写、曲笔(侧面落笔)
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反衬:
乐景衬哀情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触景生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是虚写。
羁旅思乡诗鉴赏方法要领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题材;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解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