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扬州慢
姜夔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走进词人——姜夔
江湖雅士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 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1、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全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初读:
整体感悟
走进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你能读出那些信息?
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很深的家国之恨。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1.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2. 词中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3.造成扬州城今昔不同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精读:
赏析名句
由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
“春风十里”: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仍然留在它们心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正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都是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楚会越深越浓。
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不由人不生感慨。
“渐”字表明词人伫立许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清”修饰“角”,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
纵有杜牧那样的才情和风流,置身今时今日的扬州,恐怕也难以他那风流旖旎的情怀了。那么,我还能说什么呢?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衰败,此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年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业布置:
背诵本首词。
拓展练习:比较阅读
《扬州慢》《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点
辛弃疾
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