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诗中表面上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中。
实质上是写:从尘杂世俗到清幽寂寥的隐逸道路。
一· 解 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这首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
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背景介绍
二 · 读 诗 文
大声自由诵读诗文两遍 ,力求读出自己的感悟。
讨论:围绕第一联发挥你的想象讨论诗人都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
用以下句式回答。
例:我看到了 : 许多的人争着挤着从刚靠
岸的船上涌下来。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三. 品诗文
1.2.3.4每个学习小组思考相对应的
联所涉及的问题而后再自选一联所
涉及的问题。
二·
1.首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说说该手法在诗文中起到的作用。
2.颔联又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试鉴赏颈联中“忽”字的妙处。
4.尾联刻画了一个隐者怎样的形象?
分小组讨论
首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说说该手法在诗文中起到的作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颔联又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试鉴赏颈联中“忽”字的妙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尾联刻画了一个隐
者怎样的形象?
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四.探主旨
此诗抒发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洒脱、超然及仕途不顺的一丝孤寂和淡淡的忧伤。
归 嵩 山 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拓展延伸(家庭作业)
梳理情感: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试着梳理诗人情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