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0: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学习目标
1、学习诗人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忧思”的方法。
2、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齐读诗歌,并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忧思
自读诗歌。谈谈置身诗中你有何感受?
追问:诗歌中的哪些意象,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薄帷、
清冷、
孤独、
悲苦
明月、
清风、
孤鸿、
翔鸟、
外野、
北林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前两句: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
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三四句:视觉和感觉描绘,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抒写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
(中间这四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五六句:听觉表现作者的孤独无依的悲伤。
诗人为什么有如此 忧思?
知人论世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太子曹芳即位,年仅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之中,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他们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忧惧心态。
1、走近历史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强调礼法,提倡忠孝。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傲林泉,以酒为伴,企图以远离仕途的方式来保全生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
2、走近阮籍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竹林七贤之一”,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弃礼法。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 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 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 阮籍传》)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3、回归诗歌
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将内心的情绪含蓄在形象的描写中。
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愤懑、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里的“夜”暗指 :
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位孤独者,弹唱出了自己的忧思。
时代的黑暗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月”、“清风”——暗指自己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 其实是作者心里的
明月相伴、清风相慰,形影相吊,这一时代的作者高洁而又孤独落寞。
高洁不群
寒冷,
孤独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给人以 之感
“翔鸟”——令人顿生 之哀
“孤鸿”、“翔鸟”——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一种 的声情。
“北林”、“外野”—— 之意境
失群无依
无处栖生
眼前之景
自我象征
哀切
凄清幽冷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之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有能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痕的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躲。世上并没有坚不可摧的碉堡可以供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想里,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妙的罪名杀死。
作 业
1、背诵本诗。
2、以“我眼中的阮籍”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