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越中览古》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0: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越中览古
——李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李白其人,赏析其诗,学会“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通过与《苏台览古》的比较阅读,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李白 (701-762年),字 ,号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明快,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太白
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他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人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他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本诗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 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写作背景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合作探究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说说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1.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镜头一:义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有其特定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2、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对比
昔日繁华——
今日凄凉——
义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去,陶醉于胜利,必然使胜利化为乌有!
抒发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对比(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3、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借此讽谏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阅读
思考:这两首诗在主旨和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异:《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越宫遗址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常用手法
今昔对比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故
联想与想象
鉴赏怀古咏史诗的步骤与方法: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作业
背诵全诗。
搜集其他怀古咏史诗,掌握此类诗的鉴赏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