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课件1(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课件1(共4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0: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吊白居易 唐宣宗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2.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
  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琵琶行》)
※知人
  他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他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其名,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
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
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
写下了此诗。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荔枝叹
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长 恨 歌
理解题目
遗憾
长久
古诗体的一种
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听录音,概括故事内容
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宫lí
霓裳ní cháng 临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马嵬wéi
阑干lán 绰约chuò
杨妃专宠
马嵬兵变
玄宗思念
仙境出现
寄物传情
长恨歌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
谁恨:
恨什么:
李隆基和杨贵妃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恨?
1、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2、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专宠纵情
无闲暇,夜专夜 形影不离
三千宠爱在一身 被宠的程度 夸张
金屋藏娇 典故
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
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极度的乐 极度的恨
杨家显贵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大姐→韩国夫人
三姐→虢国夫人
八姐→秦国夫人
重墨渲染杨玉环受到的专宠
“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
    ——人之常情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姊妹弟兄皆列土,”
——失度荒唐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艺术夸张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长恨的内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为什么恨?
怎样表现恨?
入蜀道上:
归途的思念:
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借景抒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旧地重过,玉颜不见 ,故而踌躇,叙事见情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 ,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叙事见情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闻到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
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心的悲哀、凄伤、酸楚、
痛苦、委屈、感激
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焦急与迫切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托物寄情。
叙事见情
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讽喻主题;
爱情主题;
双重主题。
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白居易
湘灵
官宦之家
书香门第
贫民之家
出身寒微
37岁结婚
终身未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知人论世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别离》中。
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四、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
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狄归昌《题马嵬驿》: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讨论:我国历史上一直有“女色祸国”一说,试举例。你认为这样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夏:妹喜;商:妲己;周:褒姒;吴:西施;汉:貂禅;陈:张丽华;唐:杨玉环;明:陈圆圆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徐夤《开元即事》: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讨论: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怎样去爱,人生才不会留有长恨?
怀家国抱负山河情
谭嗣同与李闰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前尘往事不可追,
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
与君相逢横塘水。
把我们的相爱溶化在人民中间,溶化在同志之间,溶化在朋友之间,溶化在青年儿童一代。因此,我们的爱情生活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
大爱无疆
《致橡树》舒婷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 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