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综合复习专题训练(一)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综合复习专题训练(一)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16: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一)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
速度图像
类型一 路程—时间图像
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示,甲车的速度为    ,5 s时两车相距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3.如图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
A.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 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 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D.在20~30 s内物体的速度为40 m/s
4.如图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
5.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②t=0 s时,A在O点,B在距离O点5 m处
③从第3 s开始,vA>vB,5 s末A、B相遇
④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类型二 速度—时间图像
6.如图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    m。
8.图像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请据答下列问题:
(1)甲物体做的是    运动,甲物体在3 s内通过的路程为    m。
(2)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内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9.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又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图像与汽车速度变化情况相符的是(  )
10.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内,两队通过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速度计算
类型一 平均速度和行程问题的计算
11.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已知汽车上山的速度为v1,下山返回的速度为v2,如图果返回时汽车的运动时间是上山时的一半,那么汽车在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2.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小刚骑车的速度。
(2)小刚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20 min通过的路程。
类型二 比例问题的计算
13.已知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则两车运动的速度之比为    。
14.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出发都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类型三 过桥(隧道)问题的计算
15.一列火车全长265 m,每秒行驶25 m,全车要通过一座985 m长的大桥,问需要多长时间
16.一列长200 m的火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测得它穿过某山洞用了100 s,问山洞的长度是多少米
类型四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计算
17.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出发前往学校,甲同学以5 km/h的速度步行前往,乙同学以15 km/h的速度骑车前往,若甲同学先出发30 min,则乙同学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甲同学。
类型五 回声问题的计算
18.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43.2 km/h 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后2 s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答案
1.0.2 m/s 0.5 m 西
2.A  由图可知,ab段与bc段、cd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段速度较大;cd段与de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段通过的路程短,所以速度较小。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3.C 4.C 
5.D  ①由图像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 m处出发的;②t=0 s时,A在O点,B在距离O点5 m处;③从第3 s开始,vA>vB,5 s末A、B相遇;④5 s内,A、B运动的路程不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6.B
7.东 30
8.(1)匀速直线 9 
(2)1.5
(1)由图可知,v甲=3 m/s,甲做匀速直线运动;s=v甲t=3 m/s×3 s=9 m。
(2)由题意可知,s乙=×3 m/s×4 s=6 m;v平均===1.5 m/s。
9.B 
10.D  由图像可知,0~t1内,甲队龙舟的速度始终小于乙队龙舟的速度,则由s=vt可知,甲队龙舟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队龙舟通过的路程,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即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
11.D
12.解:(1)小刚骑车的速度:vAB===6 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v===2 m/s。 
(3)步行的速度:vOA===1.2 m/s; 
步行20 min通过的路程:s1=vOA×t1=1.2 m/s×20×60 s=1440 m。
13.9:10
==×=×=。
14.1:1 3:2
15.解:火车全车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s总=s车+s桥=265 m+985 m=1250 m,
需要的时间:
t===50 s。
16.解:v车=36 km/h=10 m/s,
则s总=v车t=10 m/s×100 s=1000 m,
因为s总=s车+s山洞,所以s山洞=s总-s车=1000 m-200 m=800 m。
17.解:甲同学前30 min步行的距离:
s=v甲×t1=5 km/h×0.5 h=2.5 km,
以甲为参照物,乙的速度为v=v乙-v甲=15 km/h-5 km/h=10 km/h,
则乙追上甲所需时间为t===0.25 h。 
18.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如图下示意图。
v车=43.2 km/h=12 m/s,
从汽车鸣笛后到司机听到回声时,
车通过的距离:
s车=v车×t=12 m/s×2 s=24 m,
声音通过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 m/s×2 s=680 m;
由图可知,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与车通过的距离、声音通过的距离之间存在s=(s声-s车)的关系,
故s=(s声-s车)=×(680 m-24 m)=328 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