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一)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一】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塑料袋,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其家族包括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包装、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填埋废弃塑料袋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林,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胶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化学气体,其中有一种被称为二噁英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熔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属“实至名归”。
【材料二】下表是2015年某日,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购买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其间共有57个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统计图:
【材料三】2021年全国多地实施升级版“限塑令”。1月1日,记者在一家盒马鲜生门店看到,不少从店内走出的消费者,提着的不再是统一的盒马鲜生白色塑料购物袋,而是各式各样的布袋、重复利用的塑料袋、店内购买的纸袋等。2020年9月印发的《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昆明市范围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很多城市也纷纷明确,到2020年底,市区内的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1.材料一控诉了塑料袋家族“数宗罪”,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三条。
①塑料废弃物形成的垃圾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②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③塑料袋和发泡餐具熔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
2.阅读材料二,你得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①由材料二可知,大多数顾客购物会买环保袋和塑料袋,少数人自带袋子或不用袋子。
②虽然用环保袋的顾客很多,但塑料袋的使用比例依然很高,推行环保购物仍需加强。
3.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发布“史上最严限塑令”的看法。
我认为国家发布“史上最严限塑令”是有必要的。首先,塑料会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次,塑料产生的大量垃圾会破坏生态环境;再次,人们个体的环保意识淡薄,单一的环保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动员整个社会来参与。所以,为了我们国民的健康及我们的环境,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塑料制品的使用限制。
(二)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一】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点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每年当作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约有700万片面包,130万瓶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有一部分还可以食用,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材料二】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
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总觉得每桌得几十道菜才体面。最后的确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
顾客丙:反正是公家买单,我又不用出钱,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大家都如此。
服务员:现在有些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过过苦日子,哪知道珍惜啊,浪费这点儿,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个事。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2.阅读材料三,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不同餐馆均存在食物浪费的情况,大型餐馆食物浪费最严重。
3.阅读材料二,根据记者的采访,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人们要面子,怕被人说成小气;②觉得打包太麻烦;③因为不用自己花钱 ;④没有珍惜的意识。
4.小王同学的爸爸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请客户吃饭,小王同学提醒爸爸少点几个菜,爸爸满不在乎地说:“请客吃饭就是讲究排场、面子!菜点少了显得小气,我还怎么谈生意?”针对小王爸爸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小王爸爸的观点是错误的。首先,点菜是否小气与谈生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其次,为了充面子而大量点菜只会造成浪费。与其铺张浪费,不如了解客户的喜好,点适量符合口味的菜,宾主尽欢。所以我认为请客吃饭并不应该为了面子而铺张浪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课后练习。
(一)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微物②,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③。又留蚊于素帐④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⑤云端,怡然称快。
(节选自《闲情记趣》)
【注释】①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③强(jiāng):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④素帐:未染色的帐子。⑤唳(lì):鸟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
(3)日初出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 ) (4)徐喷以烟( 慢慢地)
2.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很聪明呢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3.[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探求事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大胆想象,富有好奇心的特征。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儿童的表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欣赏第一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因为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大胆质疑;
欣赏第二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因为他能专注地观察事物,且想象丰富,这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学弈》)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①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②行云。薛谭乃谢③求反④,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薛谭学讴》)
【注释】①抚节:打着拍节②遏:阻止;③谢:道歉;④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辞归( 于是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教诲 )
(3)弗若之矣 ( 不如 ) (4)自谓尽之 ( 完 )
2.翻译句子。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让弈秋教两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甲][乙]讲了关于 学习 的问题,[甲]告诉我们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乙]告诉我们 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
三、作文。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双手。因为,观察世界万物除了用眼睛看形态,还可以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滋味、用双手去触摸质地。同学们,请试试用“五感法”来描写一段关于春天里校园美丽一角的片段,字数在100字左右。
100
(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一)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一】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塑料袋,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其家族包括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包装、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填埋废弃塑料袋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林,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胶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化学气体,其中有一种被称为二噁英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熔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属“实至名归”。
【材料二】下表是2015年某日,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购买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其间共有57个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统计图:
【材料三】2021年全国多地实施升级版“限塑令”。1月1日,记者在一家盒马鲜生门店看到,不少从店内走出的消费者,提着的不再是统一的盒马鲜生白色塑料购物袋,而是各式各样的布袋、重复利用的塑料袋、店内购买的纸袋等。2020年9月印发的《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昆明市范围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很多城市也纷纷明确,到2020年底,市区内的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1.材料一控诉了塑料袋家族“数宗罪”,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三条。
2.阅读材料二,你得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3.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发布“史上最严限塑令”的看法。
(二)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一】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点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每年当作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约有700万片面包,130万瓶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有一部分还可以食用,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材料二】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
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总觉得每桌得几十道菜才体面。最后的确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
顾客丙:反正是公家买单,我又不用出钱,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大家都如此。
服务员:现在有些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过过苦日子,哪知道珍惜啊,浪费这点儿,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个事。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阅读材料三,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根据记者的采访,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小王同学的爸爸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请客户吃饭,小王同学提醒爸爸少点几个菜,爸爸满不在乎地说:“请客吃饭就是讲究排场、面子!菜点少了显得小气,我还怎么谈生意?”针对小王爸爸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课后练习。
(一)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微物②,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③。又留蚊于素帐④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⑤云端,怡然称快。
(节选自《闲情记趣》)
【注释】①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③强(jiāng):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④素帐:未染色的帐子。⑤唳(lì):鸟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始出时去人近(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3)日初出沧沧凉凉( ) (4)徐喷以烟 ( )
2.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
的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 的特征。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儿童的表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二)
【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学弈》)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①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②行云。薛谭乃谢③求反④,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薛谭学讴》)
【注释】①抚节:打着拍节②遏:阻止;③谢:道歉;④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辞归( ) (2)使弈秋诲二人弈( )
(3)弗若之矣 ( ) (4)自谓尽之 ( )
2.翻译句子。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甲][乙]讲了关于 的问题,[甲]告诉我们
[乙]告诉我们 。
三、作文。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双手。因为,观察世界万物除了用眼睛看形态,还可以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滋味、用双手去触摸质地。同学们,请试试用“五感法”来描写一段关于春天里校园美丽一角的片段,字数在100字左右。
100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