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线上知识巩固(二)
一、句子练习。
病句练习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2、战士们冒着雨和泥泞的小路继续前行。
战士们冒着雨和踏着泥泞的小路继续前行。
3、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改正了错误。/克服了困难。
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电子工业能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5、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
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他的怒气逐渐平息。
6、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巅峰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巅峰迈进,是中国电影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巅峰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7、我们要好好复习,在考试中尽量避免不做错题。
我们要好好复习,在考试中尽量不做错题。/我们要好好复习,在考试中尽量避免做错题。
8、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疼的事。
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疼的事。/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让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疼的事。
10、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是否勤奋。
二、现代文阅读。
(一)你能行
①“妈妈,电视台将举行小主持人比赛,我想去试试,您看行吗?”
②“不是说过嘛,只要不影响学习,什么事妈妈都支持,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
③我失望地搁下听筒。是呀!妈妈批评我好几次了,说有事要自己处理,可不知怎么,我总爱听听妈妈的意见。
④回到家。晚饭时,妈妈问我:“报名了?”“嗯。”“什么时候初赛?”“明天。”“那今晚早些睡,注意喉咙。这回,别再让妈辅导了。”
⑤我一愣,不辅导了?我知道妈妈说出的话是不会收回的。“那,我自己干!”好久,我才憋出这么一句话来。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酸溜溜的。
⑥回想起两年前的往事,那温馨的一幕又在眼前闪现。
⑦灯下,为参加市普通话比赛,妈妈为我正音。
⑧“英,yīng。”
⑨“因,yīn。”
⑩“要加后鼻音。”妈妈用手指戳戳我的小鼻子。“yīng——”我夸张地读着。“哈哈……”妈妈被我引得笑了起来……
那柔柔的灯光,朗朗的笑声,那被妈妈手指戳着鼻尖的感觉,难道都只是美好的回忆了吗?妈妈似乎对我不关心了,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晃了又晃,我强忍着,不让它流出来。
饭后,我静静地坐在书桌边,设计了一个“家长和我们”的元旦联欢会,写好串联词,默记在心。完了,又在交通图上找了找,知道了从家到比赛地点的交通路线。而妈妈呢,她只是在一旁伏案备课,像是忘记了我的存在。
第二天清晨,我便冒着蒙蒙细雨上路了。来到考场一看,哟,人好多呀!走廊里、操场上,都站满了!但其中大多数是陪同孩子来的大人——那些一心企望自己的孩子能上电视屏幕的家长。
我在走廊尽头倚墙站着,旁边是一位和我同龄的漂亮女孩,她身边围着一大群人,爸爸、妈妈,还有几个,或许是姑姑、叔叔、爷爷吧。
我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的谈论。那女孩从家人的包围中探出头,对我笑笑。其中一位老人和善地问我:“参加比赛的?”我笑笑,点点头。“一个人来的吗?”老人又问。“对,一个人。”我很轻松地回答。但老人的目光却是怀疑的,他朝四周望望,然后赞许地点点头,转身对女孩说:“你看,人家一个人来参加比赛,你呢?还要家长陪!”“我是第一次嘛!”女孩撒娇了。
“24号,准备好!”
叫我了,我赶紧伸手去口袋拿参赛证。蓦地,我摸到一张纸条。妈妈写的!
“我相信:你能行!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我回头看了看那眼神慌乱的女孩。她父亲正在给她做示范,爷爷忙着给她擦清凉油,妈妈则在一旁为她整衣。
看看女孩,看看我自己,我突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了!
柔柔的灯光,妈妈的话语,温暖的纸条,正在我心中辉映。“我懂了,妈妈!”当我默默念叨时,我忽然觉得,应该用母亲来称呼我的妈妈。因为,母亲,不仅仅是妈妈。
1、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短文记叙了“我”报名参加了电视台举行的小主持人比赛,想得到妈妈的辅导,却被妈妈拒绝,只能自己独立准备并独自前往参赛的事,让“我”学会了独立和坚强,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2、文章在第⑥— 自然段插入两年前妈妈帮“我”辅导普通话比赛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一部分属于插叙,好处是:①交代了“我”心里委屈的原因;②突出(表现)了妈妈以前对“我”的关心疼爱,和现在形成对比,丰富了妈妈的形象;③丰富文章内容。
3、“那女孩从家人的包围中探出头,对我笑笑。”请分析这句话中“探”字的用法妙在何处。
答:“探”是一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在家人环绕下,努力伸出头时的样子,表现了家人对女孩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同时也体现了女孩缺少独立,柔弱的一面。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①表层含义指妈妈相信“我”我能独立完成这次比赛,对我充满信心。②深层含义指“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能力,也明白了妈妈对“我”的良苦用心。
5、请试着理解第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答:“妈妈”只是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而用“母亲”称呼更能体现出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句话的意思是:妈妈的做法让“我”明白了,家长除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和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二)大厨赫(hè)师傅
①年过花甲的赫师傅掌灶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让客人挑眼的事。
②那天,餐厅里客人出奇的多。几个大厨围着灶台,熬炖焖溜,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交。
③“芙蓉鸡片一盘!”服务员冲着后厨大声招呼。赫师傅手头正忙,就扭头朝徒弟说: “志昆,芙蓉鸡片你来,注意火候,马虎不得!”崔志昆应道:“放心吧,手到擒来!”
④只一会儿,就听餐厅里一位食客高声嚷嚷起来:“这芙蓉鸡片味儿不对呀!”赫师傅脸色一沉,三步并作两步从后厨走出来,瞥了那菜一眼,冲服务员一努嘴:“还愣着干什么 把菜端回去,重做!”服务员赶紧跟客人道了声“对不起”,把菜端回了厨房。
⑤赫师傅觉得脸有点儿发烧,他克制着自己,走到客人跟前,勉强挤出几个笑纹。“对不住,对不住,我给您重做,回头菜端上来,您再品品。”说着,他快步走回后厨。
⑥走进厨房,他指着那盘菜,眼里冒着火,厉声冲着徒弟吼了一嗓子:“你是怎么炒的!火候对吗!”“那人也太挑剔了……”“胡说!火候不对怨不得人家!”赫师傅的脸涨得通红,“说了多少遍,什么时候勾芡(qiàn),什么时候起锅,你都当耳边风了!”崔志昆没想到师父会发这么大的火儿,大气儿也不敢出。
⑦说着,赫师傅精心挑选出鸡里脊,熟练地剔去筋膜,又用刀背砸成泥茸。厨房里闷得让人难受。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汗水顺着赫师傅的脸颊往下淌。
⑧看着师父那股子认真劲儿,再看看他手底下的活计,崔志昆脸上渐渐没了怨气。他赶紧帮着师父打下手,学着师父的样子,小心地磕开鸡蛋,小心地撇出蛋清,感觉蛋清好像有了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光泽。赫师傅歪头瞧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志昆,做每一道菜都讲究个‘用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学,做菜如做人,马虎不得呀!”说着,他接过志昆手中的碗,一点儿一点儿地往砸好的泥茸上兑(duì)蛋清,又顺一个方向搅匀,接着舀入温油,上锅滑成鸡片,再用汤汁加白糖、精盐、味精勾芡,上锅颠了几下。“看到了吗,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你呀,老实学吧!”说着,赫师傅把炒好的菜倒在盘子里。崔志昆一看,心里暗暗叫绝:“这菜相真好,形态雅致,软滑鲜嫩,像件精美的艺术品。唉,和师父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
⑨赫师傅让服务员给客人端过去,那位客人说:“够味儿,地道!是不是刚才那位老师傅炒的 ”“是。”服务员说,“他姓赫,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了。”
⑩“啊,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厨赫师傅呀!”客人竖起拇指说,“果然名不虚传!”
1、读第⑤段中画“ ”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赫师傅心里会想些什么?写一写。
答:“志昆这道菜没做好,这可太丢人了,这是砸自己的招牌啊!不行,我一定得想办法挽回。”
2、第③自然段中“手到擒来”一词的意思是: 一伸手就能抓过来。比喻做事很有把握不费力气就能成功。该词语在文中指的是:志昆认为自己做“芙蓉鸡片”这道菜很有把握,不费力气就能把它做好 。
3、画“ ”的句子写出了又小又热的厨房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A.渲染厨房里闷热的气氛,突出工作环境的艰苦。
B.“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红更旺”为下文中赫师傅做出有“火候”的菜作了铺垫。
C.闷热的环境是赫师傅对自己工作安排失误的一种自我惩罚。
D.从侧面烘托出赫师傅吃苦耐劳的人物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赫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①赫师傅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从他精心挑选食材,重新为客人做菜可以看出。②赫师傅是一个善施教化的人,徒弟志昆犯错以后他先想办法帮助志昆弥补,然后又语重心长地教导志昆可以看出他是这样的人。
5、对于文章标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以“赫师傅”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赫师傅。
C.揭示文章的中心主旨:做人做事要一丝不苟,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D.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综合训练
一、句子练习。
病句练习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2、战士们冒着雨和泥泞的小路继续前行。
3、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
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5、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
6、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巅峰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7、我们要好好复习,在考试中尽量避免不做错题。
8、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疼的事。
10、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二、现代文阅读。
(一)你能行
①“妈妈,电视台将举行小主持人比赛,我想去试试,您看行吗?”
②“不是说过嘛,只要不影响学习,什么事妈妈都支持,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
③我失望地搁下听筒。是呀!妈妈批评我好几次了,说有事要自己处理,可不知怎么,我总爱听听妈妈的意见。
④回到家。晚饭时,妈妈问我:“报名了?”“嗯。”“什么时候初赛?”“明天。”“那今晚早些睡,注意喉咙。这回,别再让妈辅导了。”
⑤我一愣,不辅导了?我知道妈妈说出的话是不会收回的。“那,我自己干!”好久,我才憋出这么一句话来。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酸溜溜的。
⑥回想起两年前的往事,那温馨的一幕又在眼前闪现。
⑦灯下,为参加市普通话比赛,妈妈为我正音。
⑧“英,yīng。”
⑨“因,yīn。”
⑩“要加后鼻音。”妈妈用手指戳戳我的小鼻子。“yīng——”我夸张地读着。“哈哈……”妈妈被我引得笑了起来……
那柔柔的灯光,朗朗的笑声,那被妈妈手指戳着鼻尖的感觉,难道都只是美好的回忆了吗?妈妈似乎对我不关心了,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晃了又晃,我强忍着,不让它流出来。
饭后,我静静地坐在书桌边,设计了一个“家长和我们”的元旦联欢会,写好串联词,默记在心。完了,又在交通图上找了找,知道了从家到比赛地点的交通路线。而妈妈呢,她只是在一旁伏案备课,像是忘记了我的存在。
第二天清晨,我便冒着蒙蒙细雨上路了。来到考场一看,哟,人好多呀!走廊里、操场上,都站满了!但其中大多数是陪同孩子来的大人——那些一心企望自己的孩子能上电视屏幕的家长。
我在走廊尽头倚墙站着,旁边是一位和我同龄的漂亮女孩,她身边围着一大群人,爸爸、妈妈,还有几个,或许是姑姑、叔叔、爷爷吧。
我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的谈论。那女孩从家人的包围中探出头,对我笑笑。其中一位老人和善地问我:“参加比赛的?”我笑笑,点点头。“一个人来的吗?”老人又问。“对,一个人。”我很轻松地回答。但老人的目光却是怀疑的,他朝四周望望,然后赞许地点点头,转身对女孩说:“你看,人家一个人来参加比赛,你呢?还要家长陪!”“我是第一次嘛!”女孩撒娇了。
“24号,准备好!”
叫我了,我赶紧伸手去口袋拿参赛证。蓦地,我摸到一张纸条。妈妈写的!
“我相信:你能行!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我回头看了看那眼神慌乱的女孩。她父亲正在给她做示范,爷爷忙着给她擦清凉油,妈妈则在一旁为她整衣。
看看女孩,看看我自己,我突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了!
柔柔的灯光,妈妈的话语,温暖的纸条,正在我心中辉映。“我懂了,妈妈!”当我默默念叨时,我忽然觉得,应该用母亲来称呼我的妈妈。因为,母亲,不仅仅是妈妈。
1、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在第⑥— 自然段插入两年前妈妈帮“我”辅导普通话比赛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那女孩从家人的包围中探出头,对我笑笑。”请分析这句话中“探”字的用法妙在何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5、请试着理解第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二)大厨赫(hè)师傅
①年过花甲的赫师傅掌灶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让客人挑眼的事。
②那天,餐厅里客人出奇的多。几个大厨围着灶台,熬炖焖溜,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交。
③“芙蓉鸡片一盘!”服务员冲着后厨大声招呼。赫师傅手头正忙,就扭头朝徒弟说: “志昆,芙蓉鸡片你来,注意火候,马虎不得!”崔志昆应道:“放心吧,手到擒来!”
④只一会儿,就听餐厅里一位食客高声嚷嚷起来:“这芙蓉鸡片味儿不对呀!”赫师傅脸色一沉,三步并作两步从后厨走出来,瞥了那菜一眼,冲服务员一努嘴:“还愣着干什么 把菜端回去,重做!”服务员赶紧跟客人道了声“对不起”,把菜端回了厨房。
⑤赫师傅觉得脸有点儿发烧,他克制着自己,走到客人跟前,勉强挤出几个笑纹。“对不住,对不住,我给您重做,回头菜端上来,您再品品。”说着,他快步走回后厨。
⑥走进厨房,他指着那盘菜,眼里冒着火,厉声冲着徒弟吼了一嗓子:“你是怎么炒的!火候对吗!”“那人也太挑剔了……”“胡说!火候不对怨不得人家!”赫师傅的脸涨得通红,“说了多少遍,什么时候勾芡(qiàn),什么时候起锅,你都当耳边风了!”崔志昆没想到师父会发这么大的火儿,大气儿也不敢出。
⑦说着,赫师傅精心挑选出鸡里脊,熟练地剔去筋膜,又用刀背砸成泥茸。厨房里闷得让人难受。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汗水顺着赫师傅的脸颊往下淌。
⑧看着师父那股子认真劲儿,再看看他手底下的活计,崔志昆脸上渐渐没了怨气。他赶紧帮着师父打下手,学着师父的样子,小心地磕开鸡蛋,小心地撇出蛋清,感觉蛋清好像有了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光泽。赫师傅歪头瞧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志昆,做每一道菜都讲究个‘用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学,做菜如做人,马虎不得呀!”说着,他接过志昆手中的碗,一点儿一点儿地往砸好的泥茸上兑(duì)蛋清,又顺一个方向搅匀,接着舀入温油,上锅滑成鸡片,再用汤汁加白糖、精盐、味精勾芡,上锅颠了几下。“看到了吗,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你呀,老实学吧!”说着,赫师傅把炒好的菜倒在盘子里。崔志昆一看,心里暗暗叫绝:“这菜相真好,形态雅致,软滑鲜嫩,像件精美的艺术品。唉,和师父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
⑨赫师傅让服务员给客人端过去,那位客人说:“够味儿,地道!是不是刚才那位老师傅炒的 ”“是。”服务员说,“他姓赫,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了。”
⑩“啊,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厨赫师傅呀!”客人竖起拇指说,“果然名不虚传!”
1、读第⑤段中画“ ”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赫师傅心里会想些什么?写一写。
2、第③自然段中“手到擒来”一词的意思是: ,该词语在文中指的是: 。
3、画“ ”的句子写出了又小又热的厨房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渲染厨房里闷热的气氛,突出工作环境的艰苦。
B.“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红更旺”为下文中赫师傅做出有“火候”的菜作了铺垫。
C.闷热的环境是赫师傅对自己工作安排失误的一种自我惩罚。
D.从侧面烘托出赫师傅的人物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赫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对于文章标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赫师傅”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赫师傅。
C.揭示文章的中心主旨:做人做事要一丝不苟,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D.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