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B(3分)(“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对自然十分排斥”有误,原文 “自然虽让 喜爱,但也总 是意味着危险”最多算是一种警醒的态度,不能算“十分排斥”,“建筑 直享有面对自然的独 地位”以及“自然与建筑总是以简明的空间区隔方式区别开来”,只强调两者相对独立,有所区分,不能等同于将建筑与自然隔绝,所以也不能推出“排斥”的态度。再者,所谓的“排斥自然”也有违基本的生活常识。)
2.A(3分)(B项,东西方都应该“重新向传统学习”,但是“向乡村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仅止于中国,而不是东西方。C项,“由于与现代建筑……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与原文“我们在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同时大量使用手工技艺的原因”的表达相违背。D项,“与建筑的自然之道绝缘”过于绝对武断。)
3.B(3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只描写了皇官建筑的 派,并未体现建 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
4.(4分)
【 例 1】答:材料二先指出城市建筑面临的现实困境(1分),引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追求自然之道”(1分),接着从美学追求和发展观两个方面(1 分)阐述其具体做法(1分)。
【 例 2】答:材料二先指出城市建筑存在的问题“是什么”(1分),接着从“怎么办”的角度(1分),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追求自然之道”(1分),并从美学追求和发展观两个 面详细说明(1 分)。
(评分说明:提出问题/是什么、具体做法/怎么办、追求自然之道、美学与发展观两方面,四个要点各给1分,共4分)
5.(4分)
(1)我们要把传统的材料运用与建造体系同现代技术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传统技术;
(2)我们要着手改革体制机制,重视城市规划设计;
(3)建筑师要积极创新,引 节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科技手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
(评分说明:与现代技术结合、改革体制/重视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三个要点每个1分,写全4分)
6. B (3分)(“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说法错误,愫方的言行体现了她温顺谦恭的隐忍品质。从文中江泰的话可以看出,曾家人对愫方并不十分好,因此说“这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错误。)
7. A (3分)(“表明曾皓对于袁先生的不认可……”理解有误,曾皓的行为真实含义是不管袁先生怎么样,都不愿意愫方出嫁,要终止谈论她的婚事。)
8.(6分) ①江泰、曾思懿极力促成愫方和袁先生的婚事与曾皓希望把愫方留在身边,不愿意愫方嫁人的矛盾。②曾皓、曾思懿等人步步逼问,与愫方沉默隐忍之间的矛盾。③曾皓、曾思懿对愫方的摧残折磨与江泰充满正义地鼓励愫方追求幸福之间的矛盾。
9.(6分)江泰对曾家人尤其是曾皓的虚伪、自私感到愤怒,他充满善意地希望愫方走出曾家,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他直率、冲动暴躁、心怀正义、善良等性格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3分)(“鲁王好猎”语意完整,故“好猎”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王辄休相就馆舍”中,“休”应为使动用法,使“相就馆舍”休,据此排除A项。)
11.C(3分)(“封号”是帝王、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不用于帝王的指称。)
12.C(3分)(“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的国相”说法错误。由原文“上尽召见……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可知,高祖任命田叔等十多个人做了郡守或诸侯国的国相。)
13.(8分)
(1)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现在他竟如此对待您,我们请求作乱。
(得分点:“事”,侍奉;“遇”,对待;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大王自己抢夺来的财物,让丞相去偿还,这是让大王做坏事而让丞相做好事,丞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
(得分点:“为”,做;“毋”,不能;“与”,参与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 (3分)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又给景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景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意思对即可)
(景帝称田叔“大贤”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具得其事”,查明了梁王案件的事实;二是在景帝进一步追究“其事安在”的时候,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上毋以梁事为也”,并对景帝“何也”的疑问给予了合情合理的解释——不杀则汉法不行,杀则太后不悦,从而避免景帝陷入两难境地。)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3分)(对“朋友安贫乐道品格的肯定”和对“闲居生活的祝福与赞美”都不正确,联系全诗,尤其是结合尾联可知,诗人期望朋友能尽快“趋丹陛”“鸡树亲”,重回朝廷,以有用之身造福百姓。整个颔联的“求”和“不厌”主要是对于房明府被罢的委婉表述。)
16.(6分)①内容表达: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由上文记叙、议论结合转为描写景物,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②情感抒发:由上文对眀友政绩及品德的赞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也蕴含对朋友未来再展宏图的美好祝福,情感变化自然,写得鲜活动人。
(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两个角度作答时分别结合内容、主题分析变化2分,艺术效果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画图难足 但寒烟衰草凝绿
(3)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C(3分)(1.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秀色可餐:秀色,指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句子是形容牡丹花,应选用“国色天香”。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燕语莺声: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两个词都可以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象。前文句子描写鸟儿在三角梅丛中飞舞欢叫,有花有鸟,突出两者的和谐,应选用“鸟语花香”。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挥毫指运笔,过去的毛笔都是由狼毫或羊毫所制,故挥毫为运笔;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语境中有“书法家、画家”的表述,是这两类艺术家在此创作,故选用“挥毫泼墨”更加合适。素旧拙朴:朴实无华,简单、粗糙。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语境描绘亭子里的摆设,从“农家工具”“充满乡韵”的表述可知亭子的环境是朴素自然,故选用“素旧拙朴”更合适。)
19.D(3分)(原句的语病:句式杂糅,“由……集成”,“有……五种颜色”,两种句式杂糅:语序不当,数量词“一株”可放在动词“有”后面:成分残缺,谓语“发现”缺乏宾语中心语。A项,“一株”语序不当,宾语中心语没有补充。B项,“一株”语序不当,“有……于一株”,表达不合逻辑。C项,宾语中心语没有补充。)
20.(5分)
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
广文义:由乡村至古亭客厅,再到宜人的心境,从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村的怡人之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B(3分)(该段落的中心:孔蛛精心制定自己的袭击计划,所以“观察”“审视”“考虑”是个合理的顺序,故可以排除C、D;而“审视地形”“跨过障碍物”衔接紧密,故排除A。)
22.(6分)
①它就会试探摸索出有效的招数 ②充分表明它们拥有认知能力 ③它会精心制定自己的袭击计划
23.作文
【审题】
分析:此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明确任务是什么。明确而直接的任务(因为用的是问句)就是:你更认同哪个人的观点 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其次要弄清任务的含义。无论是认同还是欣赏,在作文中必须明确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个人”或者“谁”。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比材料作文更为严格,不要从作文材料中引申出一个话题或者道理,然后天马行空地行文。
此外,要在作文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把三个人的看法进行比较,指出差异,才能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材料中有三个:苏珊、荆青和王杰,每个各说了一句话。重点应该在这三句话里(也要注意其他修饰语),分析材料时,不要急于提取观点,要尽可能保持材料所给文字原样,观察句间关系,再进行压缩、提炼。
苏珊: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句间关系为“如果…… , 我只能……”提炼后,苏珊表达的是“我没法选择音乐,只能做好现在的工作”。注意“苏珊”前面的定语,“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与苏珊的话语相互参照,可知音乐应该是她从小喜欢、爱好、追求的东西。所以苏珊是“为了做好现在的工作而舍弃了爱好”。爱好不是负担,爱好与现在的工作不矛盾,只是做好现在的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更重要。
荆青: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句间关系为“因……才”提炼后,荆青表达的是“我放弃了不喜欢的职位,设计出了很多很好的样板间。”荆青前面的定语十分重要,“自小喜欢建筑艺术”,这说明“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是荆青喜欢的事情,或者说是荆青的爱好所在、兴趣所在。
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句间关系应该是因果,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想表达的就是“喜欢、感恩做过的工作”。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他们三人主要是在表达对工作(职业)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之间的关系认识。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严正清白乐观,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国丞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恳切率直、清廉公平,赵王认为他有德行有才能,却还没有来得及升迁他。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高祖前去诛伐他,途经赵国,赵王张敖亲自端食案献食,十分恭敬,高祖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骂他。当时赵国丞相赵午等数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现在他竟如此对待您,我们请求作乱。”最终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汉朝下令逮捕赵王和群臣中谋反的人。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这时汉朝下诏书说:“赵国有敢跟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赵王张敖得以释放,于是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了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全都任命他们做了郡守或诸侯国的国相。田叔做了汉中郡守十多年。几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原来的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查办,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国有那件事吗?”田叔回答说:“梁国有那件事。”汉景帝说:“刺杀事件的证据在哪儿?”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国的事了。”汉景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果没有被处死,这是汉朝的法律没有施行;如果他被处死,太后就会吃饭没有滋味,睡觉不安枕席,这样忧虑的就是陛下您了。”汉景帝认为他非常有德行有才能,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百姓自发地向丞相上言,有一百多人状告鲁王夺取财物。田叔抓住他们中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二十大板,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你们怎么敢谈论你们的君主呢!”鲁王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惭愧,拿出王府内库的钱,让丞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大王自己抢夺来的财物,让丞相去偿还,这是让大王做坏事而让丞相做好事,丞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丞相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丞相出来,就经常坐在苑囿外面,置身烈日之下,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始终不肯,说:“我的大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经常出外游猎了。几年后,田叔在鲁国丞相的任上去世。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的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要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得是田叔吧!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
语文试卷
2022年6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我们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建筑学院做过讲座,讲得最多的主题就是如何“重返自然之道”。对此,传统中国有几点基本理解:自然体现着比人类更优越的东西,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学生要对老师保持谦卑的态度;自然直接和道德准则相关,自然体现着比人类的所为更高的道德准则。
在我们考虑建筑、城市、生产、建造之前,首先应该反省我们面对自然的态度,我们需要重新树立自然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的观念。中国曾经是一个诗意遍布城乡的国家,但是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种如同被时间机器挤压的快速发展,一切都无暇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种自然、建筑、城市彼此不分的体系的价值,意识到它表达着比现在惯常的建筑观更高的道德与价值,我们就有必要在新的现实中重新创建它的当代版本。
不过,把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想象成与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东西肯定是一种误解,在我们看来,它们之间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却是决定性的。在西方,建筑一直享有面对自然的独立地位,但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换句话说,在中国文化里,自然曾经远比建筑重要,建筑更像是一种人造的自然物。人们不断地向自然学习,使人的生活回复到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一直是中国的人文理想。这就决定了中国建筑在每一处自然地形中总是喜爱选择一种谦卑的姿态,整个建造体系关心的不是人间社会固定的永恒,而是追随自然的演变。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建筑一向自觉地选择自然材料,建造方式力图尽可能少地破坏自然,材料的使用总是遵循一种反复循环更替的方式。在一栋被拆毁的民居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1000年材料的累积。反复使用某些材料,这不仅是出于节约的考虑, 实际上,我们从这种方式读出的是一种信念,人是有可能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的。而在西方建筑文化传统里,自然与建筑总是以简明的空间区隔方式区别开来,自然虽让人喜爱,但也总是意味着危险。
之所以要探索一种中国本土的当代建筑,是因为我们从不相信单一世界的存在。所以,我们工作的范围,不仅在于新建筑的探索,更加关注那个曾经充满自然山水诗意的生活世界的重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它们的建筑传统都曾经是生态的。而当今,东西方之间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建筑学需要重新向传统学习,这在今天的中国更多意味着向乡村学习,不仅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更要学习和提倡一种与自然彼此交融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意识里,这种形而上的思考从来不能和具体的建造问题分开。我们要想办法把传统的材料运用与建造体系同现代技术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传统技术,这也是我们在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同时大量使用手工技艺的原因。技艺掌握在工匠的手中,是活的传统。如果不用,即使在形式上模仿传统,传统仍然必死,而传统一旦死亡,可以相信,我们就没有未来。
(摘编自王澎《循环建造的诗意——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
材料二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当下,现代都市高楼林立,但古人笔下的绿水青山仍是令人神往的桃花源。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当代建筑,如何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如何以建筑寄托人文精神?追求自然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追求“自然”的建筑,不仅意味着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更意味着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正如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所言,“身即山川而取之”。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追求的境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崇尚“自然” 不是单纯模仿古典园林样式,也不是盲目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更不是为概念而概念,而是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这样的创作观有利于设计者形成个人风格,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解决“千城一面”之困境。
追求“自然”还意味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每年都有一批建筑尚未达到50年使用寿命便被拆除,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又难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建筑遗产与历史文脉。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改革,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建筑师积极将节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科技手段引入设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绿色,象征着自然、友好、创新与生机,也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鲜亮的底色,为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指引。
(摘编自马苏薇《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的建筑观把自然看得比人造的建筑和城市更加重要,并且认为建筑在山水自然中只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次要之物。
B.与中国建筑文化传统不同,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对自然十分排斥和反对,所以要将建筑与自然区别开来,并赋予建筑独立的地位。
C.中国古代建筑一向自觉地选择自然材料并反复使用,体现了古人向自然学习、使生活回复到非常接近自然的状态的人文理想。
D.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有助于在城市中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也有助于解决“千城一面”的难题,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然今天的中国有着超出常规的发展速度,但城乡却失去了原有的诗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缺乏对自然应有的谦卑。
B.中国与西方的建筑学都面临生态传统遭到破坏的问题,解决之道就是重新向传统学习,特别是向乡村学习建筑的观念与建造。
C.传统建筑的材料、手工技艺由于与现代建筑的材料、技术的巨大差异,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一旦沦为形式就会走向死亡。
D.当代中国不乏模仿古典园林样式、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表达特定的概念的建筑设计,但这些设计都与建筑的自然之道绝缘。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自然之道”的建筑观的一项是( )(3 分)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D.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 分)
5.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应在哪些方面创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京人(节选)
曹禺
曾思懿:(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 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方)好,愫方,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 方: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 泰:(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连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方又勉强坐下]
曾 皓:愫方,你觉得怎么样?
愫 方:(低声不语)
曾 皓:愫方,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 皓:(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方,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 泰:(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 皓:(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方焦急地)愫方,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 皓:文清怎么?
曾思懿:(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方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 皓:(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方)那么愫方,你自己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着急,对愫芳)你说呀!
曾文彩:(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 泰:(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嘿然,愫方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 皓:愫方,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 方:(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方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 皓: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 泰:(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 皓:怎么?
江 泰: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 皓: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 泰:(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方为难,愫方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欺负?
曾文彩:江泰。
江 泰:(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 皓:你——
曾文彩:江泰!
江 泰: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注释】①《北京人》以三十年代初的北平为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讲述了旧中国封建大家庭逐渐走向衰落的故事。曾皓是老太爷,年六十三。曾文清、曾思懿夫妇是曾皓的长子、长媳。曾文彩和江泰是曾皓的女儿、女婿。愫方是曾皓的姨侄女,父母早逝,来到曾家。
6. 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愫方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 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方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方犹豫不决,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 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 文中对愫方着墨不多,但愫方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7. 下列对戏剧中划线处舞台说明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摇头,轻蔑地”——表明曾皓对于袁先生的不认可,对愫方婚事的关心。
B. “善意地嘲讽”——江泰对愫方满怀同情,但又为她的隐忍而不甘。
C. “猝然,对自己的妻”——江泰把对曾皓等人的怒气发泄到了自己的妻子身上。
D. “把信硬塞到曾皓的膝上”——多说无益,于此可见江泰的直率。
8. 矛盾冲突对于戏剧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愫方的婚事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6分)
9. 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古代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死叫“不禄”,地位不同,叫法也就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叔以严谨廉洁为乐,喜欢与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被赵王看重。
B.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密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后,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危险,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很多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的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财物;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14.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3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送房明府①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李嘉祐
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②自趋丹陛,明年鸡树③亲。
【注】①明府:唐时对县令的通称。②要:应该。③鸡树:古代中书省的别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对仗,意境阔大,句中“万里”言距离之遥,“五湖”言房明府为官恩泽之广。
B.“归闲不厌贫”饱含了作者对朋友安贫乐道品格的肯定及今后闲居生活的祝福与赞美。
C.“残柳雨还新”以雨后柳色表惜别之情,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诗虽有罢官与送别的背景,但并没有过多写别情。情调较为轻快,别情并不凄恻低沉。
16.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舒缓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从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两方面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说明了能善始善终的人很少的原因;他指出“_____________”,如果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路人。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总括评价登楼远眺之景;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观眼前,“___________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诗句的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__________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_________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_________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___________,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秀色可餐 燕语莺声 笔走龙蛇 古色古香
B.国色天香 燕语莺声 挥毫泼墨 古色古香
C.国色天香 鸟语花香 挥毫泼墨 素旧拙朴
D.秀色可餐 鸟语花香 笔走龙蛇 素旧拙朴
19.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
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
C.我竟发现一株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
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研究表明,孔蛛会侵入至少五种类型的蜘蛛网,而面对不同的蜘蛛网,它会谋划出不同的捕食策略,简直让人惊叹。它会记住曾经对不同猎物所使用过的不同绝招,如果是陌生者, ① ;如果是老熟客,那就按过往经验直接使出相应的杀手锏,争取一击致命。
孔蛛所呈现的这一系列行为, ② 。过去,科学家认为只有像猩猩那样的哺乳动物才具有认知能力,所以发现孔蛛这种小小的节肢动物居然也有令人惊讶的认知能力后,科学家很是困惑。
澳大利亚的白尾蛛虽然也会入侵并晃动蜘蛛网,但其具备的仅仅是一种老套而机械的捕食模式,不会随机应变。而孔蛛则更加高明, ③ 。例如,它在对猎物发起攻击之前,会先停下来思考,甚至花长达几个小时去规划最佳的行动路线,( ),才确定出最佳的战术。
21.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观察地形,审视目标的弱点,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
B. 观察目标的弱点,审视地形,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
C. 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观察地形,审视目标的弱点
D. 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观察目标的弱点,审视地形
2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