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海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王老师指出并耐心地纠正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B.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C.老舍先生经常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感受、体验他们的辛酸与快乐,所以才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D.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确的一项是( )
A.在那个时候,我和报纸的接触机会是很少的。
B.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C.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D.和平时代,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5.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B.人间遍种自由花。
C.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飞翔。在俄语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B.《海燕》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海燕在呼喊,呼喊激烈而伟大的革命运动就要到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D.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本文除了对海燕进行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来进行比较。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蠢(chǔn)笨的企鹅,胆怯(qiè)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B.它在大笑,它又在号(háo)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C.它们在大海上飞窜(cuān),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D.海鸭也在呻吟(yín)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舒婷,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之一,名作《致橡树》,诗集有《双桅船》。
B.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分为立论和驳论。《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
C.《海燕》是英国作家高尔基的一首散文诗,全诗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海燕以人的情态,借海燕这一意象赞美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D.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傲(ào) 号叫(hào) 呻吟(yín)
B.蠢笨(chǔn) 深渊(yuān) 蜿蜒(wān)
C.飞沫(mò) 困乏(fá) 翡翠(fěi)
D.胆怯(qiè) 企鹅(qǐ) 精灵(jīng)
10.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
B.“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C.随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D.老李头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二、综合性学习
11.《海燕》一文中勇敢乐观、不惧风雨的海燕形象深深地印在同学们心中。值此“五四运动”百年之际,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号召当代青年向海燕学习,勇于迎接挑战,创造辉煌。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xx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三、语言表达
1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飞翔 飞舞 飞窜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____。
(2)海鸥在大海上____,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3)看吧,它____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叫喊 呻吟 呼叫
(4)就在这鸟儿勇敢的____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5)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____着。
(6)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____,跟狂风争鸣。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米丽宏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而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抗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照,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哥。团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问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然而,_________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3.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乙]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的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答:选择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梳理文中“我”对“葵花向太阳”这一行为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文中“葵花向太阳”的行为 “我”的认识
① 觉得葵花很傻
葵花吸收酷烈的阳光,将其当作琼浆 ②
③ 震撼于葵花对太阳的激情
葵花被叫醒,向着太阳问好 相信葵花给了太阳虔诚和专注
15.文章最后一段中“坚定的支撑”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起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让我的思绪飘浮,滑入了季节的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羡绿柳,甚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就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积成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地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也只是出走,我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忧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而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摘自《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
16.结合全文,说说北国为什么没有蛙声?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撞撞地跳跃着,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在羁旅北京时,对北国没有雨季感到遗憾。他渴望北国的雨季,主要是想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B.“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两句,反映出作者很希望有水洼子和天使般的小蛙。
C.“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通过写作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消除内心的孤独。
D.最后一段作者由梦境转为现实,“暖暖”与“浸冷”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的失望之情。
E.题目中“总有”意味着无法拂去,“蛙声”是故乡的象征,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19.第①段的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B
6.B
7.C
8.C
9.A
10.A
11.(1)“邀请您务必参加”一句中的“务必”删去;“我将到寒舍拜访”中的寒舍改为“贵府”(或“您家”)。
(2)(示例)激扬青春,挑战自我。
12. (1)飞翔 (2)飞窜 (3)飞舞 (4)叫喊 (5)呻吟 (6)呼叫
13.(示例)甲 “被瞬间叫醒”“齐整整地抬起头”“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形象地写出了葵花在经过了夜晚的娴静,被第一缕阳光唤醒时精神焕发的样子,体现了葵花对太阳的敬仰与虔诚,也体现了太阳给予葵花无穷的力量。不仅符合“然而”表现出的转折关系,也与下文所表现的葵花的内在特征具有一致性。
14.①葵花在酷烈的阳光下追着太阳跑 ②猜测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③葵花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
15.坚定的支撑是“信仰”,因为信仰将它的生命提高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信仰不仅让葵花拥有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还让它吸收了宛如琼浆的营养,带着明晃晃的金色发出高亢的呐喊;更能让葵花焕发青春,去往诗和远方,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16.北国没有雨季,即使下了槐花雨也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小蛙:蛙鸣是游子心灵深处的记忆。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小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蛙在水洼尽情游戏的快乐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青蛙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愉快之情。
18.AD
19.内容上:写出了南国故乡美丽的春日风光;渲染了春日故乡温馨的氛围;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结构上:为下文写蛙鸣作铺垫。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