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5 20: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水中的动物(一) 备课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2)关注我国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内容分析
引入新课 谜语 猜一猜说的是什么动物 活动一 认识多姿多彩的水中生物 1.播放一段精彩的海底世界的录像。 要求:观看视频,说出水中动物的种类 总结:小结刚才学生介绍的动物:海葵、海蜇、珊瑚、水螅是腔肠动物,它们的结构都非常简单;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是生活在水中的软体动物;虾、蟹的体表有甲壳,是水中的甲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鲸是生活在海中的哺乳动物。 2.练一练:分类连线 过渡:在水中的动物中,最常见的、我们接触最多的是鱼,我们吃的水产品中,数量最多的也是鱼。鱼始终生活在水里,鱼为什么适应水中的生活呢? 活动二、观察鲫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一)阅读第44页的“图10-2”、第51-52页的“鲫鱼”。思考: 1.鲫鱼的身体分哪几个部分? 2.鲫鱼的体形、体表、体色有什么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3.鲫鱼在游泳时是如何避开障碍物的? 4.鲫鱼是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5.鲫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呈什么颜色? 6.鲫鱼为什么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二)交流总结 活动三、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提出问题:鲫鱼具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特征呢? 2.做出假设:鲫鱼的体表有黏液,游起来比较快….. 3.制定计划:分组制定计划 第1大组:探究鲫鱼的胸鳍和腹鳍的作用。 第2大组:探究鲫鱼的尾鳍的作用。 第3大组:探究鲫鱼呼吸时,水由口进入,经过鳃后,由鳃盖排出。 第4大组:探究鲫鱼的侧线的作用。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鱼鳍与鱼的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有关……. 4.师生交流谈论实验的方案,并修正实验设计 5.动手实验,展示交流 6.学生小结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1) 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2) 体形梭形,适合在水中游泳。 (3) 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水的阻力。 (4) 运动器官是鳍。 (5) 用鳃呼吸。 (6) 侧线感知水流的变化,使鱼准确改变游泳方向。 (个人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一 、多姿多彩的水中的生物 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作业 布置 课后去观察其他种类的鱼,记录它的外形、结构、生活习性等。
教学 反思